文:贾玉霞
今天,我终于踏上送孩子上大学的路,南下太原,明天转乘武汉。昨天,准备了一天,我细心地把孩子的日用品,衣物,学习用具整理好,装箱。
早上,林哥五点钟起来,热上饭,和我躺着聊了一会,聊他们家的亲戚关系,聊他们的做法,聊他自己的想法。
时光飞逝,一会儿功夫就五点半了,赶快起来吃饭,洗漱,收拾洗漱用品,认真检查了一次孩子学校需要带的各种证件和我们随身携带的必须品与口罩等。
六点十分准时出门等车,因为周末,又是早晨,车特别少,即使有也有客人了。等到六点半才有一辆出租车,要价十五,平时最多十元,十五就十五吧,好不容易有车,又赶时间,多花多花点,不误事就行。
我们坐的高铁是5361次大同南——运城的,途经太原下车,7:28开车。现在真方便啊!我们之前网上购票,甚至不用取纸质票,一刷身份证票就出来了。我们上了个卫生间,在候车室坐着,望望四周,发现人人戴口罩,而且间隔一米,防护做得很到位,一会儿就检票上车了。
上了车,坐在窗口旁,望着窗外景物,天灰蒙蒙的,一块块田地慢慢向后移动,黄色的,绿色的,黄绿相间的。还有一块块秋收后的土地,无言地诉说着今年丰收的喜悦。
我第一次坐高铁,感觉很舒适,干净,平稳,噪音很小。不禁感叹,下次假期要陪妈妈坐高铁旅游,妈妈早念叨着去北京天安门,故宫旅游,一直没空,孩子考上大学,这次我有空了,有时间陪妈妈旅行了。
我不时眺望窗外,太原在大同南面,越往南走,天气越热,庄稼越绿,都没有成熟,节令估计比我们那边迟十几二十天吧。
我在没走前,心里忐忑不安,一是有疫情影响,惧怕感染“德尔塔”。二是自己不出去旅行,对出门有恐惧症,但一上了车,事情已成定局,心里就踏实了。
我的座位靠近窗口,旁边没人空着,第一站是怀仁,停车后上了位美女,穿着土黄裙装,时尚大方,二十四五岁年纪,拿着粉色行李箱,一看就是出远门的。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开了,原来她是怀仁人,父母家里务农,仅有两个姑娘,她和妹妹。妹妹去年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她去年结婚,丈夫是名工程师,现在在苏州工作,俩人已买房,并在苏州定居。
这位美女称她月薪七八千元,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她老公挣钱多,月薪一万多,还有奖金等。她公婆家还有个大儿子,好吃懒做不成器,折腾得房子卖了,老婆离婚走了,留了个6岁小姑娘,还得公婆抚养。
唉,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美女说别看她老公挣得多,家里负担重。她老公孝顺,见不得家人受苦,还要把侄女接到苏州上小学,幸亏她阻止了。
我连忙夸她做得太对了,这么小的年纪就拎得清事情,谁的责任就是谁的,我是这几年明白的这个道理。即使兄弟姐妹相处也是一样的,不能一味地付出,太为对方着想,受伤的最后一定是你。差不多面上过得去就行,不必要倾囊相助,否则就重演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了。
我们俩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过了忻州,到目的地太原站了,我们俩依依惜别,互道珍重。美女的老公是石家庄人,她转乘石家庄高铁和老公会合,一起回苏州。我则在太原呆一天,明早八点飞武汉。
随着人流出了站,外面的雨真大呀!我们等了一阵,大雨仍不急不缓地下着,没有要停的意思。地上积水很多,好在我带了两把伞,能凑合一下。我们从站口走到公交站,共一百米的距离,鞋子进去水,连袜子湿了。
没有等到公交车,花了三十二元叫了辆出租车,来到我们预订的酒店,把行李放好,出去吃饭。旁边饭店没有特别的小吃,家常便饭吃了点,回到酒店休息。
开始想着第一次来太原,毕竟是山西省的省会,很是向往,既然来了,得到晋祠转转,看看难老泉。以前光在书上读过,电视上看过,今天能亲眼见见,十分欣慰,不想天公不作美,徒留遗憾。
眼看下午两点了,听着外面雨声渐急,雨越下越大,睡意渐浓,得午休了。不能转不转,听听雨也不错,从前听雨听出了寂寞,今天听雨听得安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