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远山存文库
故事连载 | 丰 碑(12)

故事连载 | 丰 碑(12)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23:03 被阅读0次

一场争论

姚醒梦有意无意间爆出的粗口,令其他老干部多少有点尴尬。如果现场都是男同志,倒也无所谓,反正男人的那点事大家都明白,不必大惊小怪。问题是现场有女人,而且独独只有一个女人,真要多几个女人也还好些,注意力可以分散开。一个就成了焦点。

最先感到尴尬的是唐诗,现场唯一的女人,就是他的部下陶玲。陶玲是单位会计,同时还兼着个资料员的职位。座谈会老干部的发言,必须要记录下来,所以唐诗安排她参会,专门负责现场录音。这是资料员的职责所系。

唐诗发现,姚醒梦的话一出口,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陶玲,目光中都有点不好意思的歉意,似乎姚醒梦爆出的粗口都有他们的份。尽管是出于善意,但这种集中“关注”所形成尴尬氛围,还是很伤人的。唐诗担心,陶玲会承受不住,弄不好会拂袖而去。那样的话,这个座谈会就谈不上圆满了。

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纯属多余,甚至显得过于浅薄。

眼前的陶玲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神情专注地守着录音机,眼神中透着恬静、淡然,如同观音俯视众生。这种眼神好似一面特别的反光镜,把所有投射过来的目光,一一反射回去,跌落尘埃。

“反光镜”让会场的气氛重新归于平静。

唐诗的内心却不平静,他为有这样的的员工而自豪,这才叫职业素质啊!他也被陶玲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所折服,真不愧是大城市出来的女人,拿得起放得下。他原先对她不很了解,只知道她是南京下放知青,当年招工进机关的,是单位唯一的工人身份的员工。这次着实让他刮目相看。

会议继续进行,上午的发言只谈了十几个人,下午接着座谈。下午的会议好像大家都放开了,谈着谈着,会场上出现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五八年大#跃#进时巢县提出的一个口号:“端起巢湖当水瓢,哪里干旱哪里浇!”

那年大旱,巢湖湖沿数十里架起水车,抗旱保苗。那时没有电动水泵,抗旱工具只有水车。数十里水车密密麻麻,每架水车旁还插着两杆红旗,水车隆隆,红旗飘飘,为火红的年代增添了一道壮丽的风景。

那时巢县正在创建文化乡,经常组织赛诗会,许多大字识不了几个的泥腿子都成了诗人。巢湖沿岸轰轰烈烈的水车抗旱热潮,极大地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热情,在成千上万首抗旱诗中,有一首诗脱颖而出,被广泛传颂,还上了省报国报。“端起巢湖当水瓢,哪里干旱哪里浇。”就是这首诗中最具华彩的两句。

诗人之后是画家,一幅配诗画应时而生,画面上一个健壮的农民,身着印着“跃进”二字的背心,挽着裤腿,奋力端起微缩的巢湖,将湖水向一片秧苗地倾倒……

就这样,这两句诗作为大#跃#进精神的生动体现,被宣传與论推向顶尖。

大#跃#进次年,进入困难时期,这首豪迈的诗篇也随着大家热情的降温,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参加座谈会的老干部,都亲身经历了那个火红年代的热火朝天,不知是谁率先提到那两句诗,大家立马兴奋起来,两眼放光,仿佛又回到龙腾虎跃的青年时代。

在七嘴八舌的热议声中,有人泼了一瓢冷水,说:“那两句诗是吹牛皮,说大话的典型,不是什么好诗。”

说这话的老干部叫胡彬,离休前是市人大的一位副主任。他的观点得到几位老干部赞同和附和:

“是啊,太夸张了。”

“好大的口气,巢湖也能端得动?还变成了水瓢,真有点异想天开!”

“嘿嘿,这就是个神话嘛,那时候的人都变成神了。”

这话有点调侃的味道,立即遭到反驳。

“天大旱,人大干。那两句诗反映就是一种人定胜天的精神,这可不是神话。”

“嗬嗬,人定胜天?这可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不是神话,却是笑话。这两句诗后来成了其他地方嘲笑我们巢县的话柄,说我们巢县人就会吹,有诗为证,如何如何。你们不知道吗?”

眼看着反对的人渐渐占了上风,孙建讲话了。他是大#跃#进时期的县委第一书#记,对全县的情况了然于心,对事件的评价也最有发言权。他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

“这两句诗,单从字面上看,是有点神乎其神。巢湖是长在地球上的,怎么能端得起来呢?就是唐朝的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也没这个能耐。他力大无穷,想把天举起来,把地拎起来,但恨天无把,恨地无绊,就是无从下手,气得他把大铜锤扔到天上,想把老天砸下来,结果大锤落下把自己砸死了。

“这是逆天之举,我们共#产#党人是不会这么蛮干的。但我们强调,人要有一点精神,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何以得天下,又如何能坐得了天下!

“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端起巢湖当水瓢,哪里干旱哪里浇’,这是在写诗,不是写新闻,也不是写历史。诗是什么?诗是文学,文学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是两码事。诗要是写成一是一,二是二,那就不叫诗了,叫流水账,有意思吗?

“诗要有激情,要能鼓舞人心,激励斗志,这才是战斗的诗篇!文学创作的手法,有比喻,有拟人,有夸张。这里的夸张,不是平常理解的吹牛皮,说大话,而是展示的一种艺术形象。‘水瓢’,是形象化比喻;‘端起巢湖’,是艺术的夸张。几百架水车日夜不停,把巢湖水引向旱区,这就是巢县人民手中的‘水瓢’。”

说到这里,孙建顿了一下,两眼扫视着全场。

全场一片寂静,落针可闻。唐诗今天真是长见识了,前有陶玲不动声色的镇定,后有老书记辩证思维的一席谈。尤其令他惊讶的是,一生从政的老书记,居然对诗歌创作颇有研究,奇葩呀。他心里正在感叹着,那边老书记孙建又说开了:

“所以我要说,作为诗句,那两句话不但没问题,而且应该是当时诗坛的一大精品,她艺术地反映了,在百年一遇的大旱灾面前,巢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可贵精神。至于外地有人嘲笑我们,那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巢县当时的真实情况不了解。但我们自己要把握住,不要自乱阵脚,把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弄丢了!”

孙建以一句意味深长警醒告白,结束他的发言。

会场上再次寂静无声,气氛仿佛一下凝固了。

大约过了半分钟,市委书记孟钧一下一下地拍起了巴掌。众人如梦方醒,会场上随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相关文章

  • 故事连载 | 丰 碑(12)

    一场争论 姚醒梦有意无意间爆出的粗口,令其他老干部多少有点尴尬。如果现场都是男同志,倒也无所谓,反正男人的那点事大...

  • 故事连载 | 丰 碑(1)

    不速之宴 老韩进来之前,唐诗正纳闷,这两天怎么这么清静,既没有人来请示汇报,也没有人来反映问题,就连批条子报销这类...

  • 故事连载 | 丰 碑(2)

    悄然上任 中午这顿饭吃得时间有点长,饭后唐诗没回家,直接到文化局办公室上班。 老韩虽然想急于交班,但这毕竟是个人行...

  • 故事连载 | 丰 碑(3)

    省城之行 巢南山区有个仙人洞,洞长十余里。洞口上方是一块悬崖峭壁,崖高数十丈,崖面刀削般陡峭。 就在这峭壁上方的石...

  • 故事连载 | 丰 碑(4)

    辣味饭局 离开刘主任的办公室,王主任说:“已经中午了,留下来吃个便饭吧。” “那就叨扰老乡了。”反正到了饭点,唐诗...

  • 故事连载 | 丰 碑(5)

    仙人洞前 从省室回来的第三天,唐诗就接到王主任打来的电话。电话通报了省室的决定:组成以刘主任为首的三人讲师团,赴巢...

  • 故事连载 | 丰 碑(6)

    破解难题 牡丹节的第二天,培训班正式开课。 分管书记陈金林出席开班式,并作了简短讲话。代表市委向省室的几位领导表示...

  • 故事连载 | 丰 碑(9)

    贵客光临 “刘主任您好!”电话拨通后,唐诗爽爽地邀请道,“我们这里的编研工作马上就要转入社会主义时期,作为资料征集...

  • 故事连载 | 丰 碑(10)

    请求支援 二人敬过酒后,唐诗说话了。 “刘主任,有件事要向您汇报一下。” “什么事啊?”刘主任不经意地问道,“搞得...

  • 故事连载 | 丰 碑(7)

    头序纷繁 文件既然批下来了,两位老同志的高职申报,自然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一般说来,像这种7个人的小单位,申报高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连载 | 丰 碑(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cu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