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羊肠小路,挂满果子的桃李树;曾经的炊烟袅袅,屋顶上的烟囱林立,几年间都消失的杳无踪迹。
高楼林立中,已不常闻鸟儿的叽喳鸣叫,亦不见夏日“锄禾日当午”的欢快场景,更无睹平房邻里间的串门唠嗑、迎来送往。
当你穿梭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群中,占据眼眸的是城市喧嚣后的疲倦。有人说,城市化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有人说,农村空巢是城市化进程的后遗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此时耳畔响起了那首校园歌谣,思绪穿越回到懵懂的青春岁月。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五十多岁这代人的学生时代,一身绿衣裤,一顶绿“军”帽,一个绿书包,标配齐活。家庭条件好点的小学生,开始学骑自行车了,等读到中学时,因离家远的缘故,几乎都骑自行车上学。早晩上学、放学时间段,路上长长的自行车流,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咱们工人有力量……”邻家小哥参加工作了,一身工作服惹来了弟弟、妹妹羡慕的眼光,小时候都盼着快点长大,长大了却盼着时光慢点走……
“结婚了……”大红喜字贴满了平房的门窗,接亲驾到,鞭炮齐鸣。邻家院子里支起的大锅灶,十几号人忙活着大锅菜。邻居几十家子的上百号人,连同家里人各自的亲朋好友,坐了几十桌子,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好不热闹。
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平房生活,简单而平凡,热闹而快乐!
你想“老家”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