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成功占据淮南,但手下田頵(yun)、安仁义、朱延寿谋反,领袖与将领之间展开对决。
"摆不平手下的领导当不成好领导。"
良好的将帅关系、军队管理是影响杨行密成为成功领袖的重要因素。
一、杨行密如何平叛,如何立威?
杨行密在淮南崛起后,也面对着手下将领反叛的危机。比如,田頵、安仁义、杨行密的小舅子朱延寿曾经战功赫赫,为杨行密立下战马功劳。杨行密打下江山后,亦是忌惮昔日的猛将,三人意欲在杨行密动手之前发起谋反。
祸起杨行密与田頵的矛盾
杨行密让安仁义进驻宣州, 安仁义上表要扩张自己的管辖遭到杨行密拒绝,田頵的不满逐渐显露,他在宣州招纳不少文人辅佐自己,俨然吴国下的一个小割据军阀。有一次,田頵去扬州办事,杨行密手下的人都去找田頵索贿,连小小的狱吏都来要钱(地方大员进京,不敲白不敲)。田頵大怒,说“你这是认为我以后会进监狱吗!"田頵离开时,指着扬州大门说”再也不要回到此地!"
902年,吴越的一个南方政权(今浙江)发生内乱,田頵带兵从宣州过去包围了杭州,杨行密不想让其势力得到扩张,下令让田頵撤兵,田頵非常不悦,这为之后的反叛埋下了种子。
这时,有人劝杨行密杀了田頵,杨行密不同意,只是提拔了一个田頵手下的将军为庐州刺史(庐州是杨行密的老家,在合肥),田頵认为该将军背叛了自己,便杀害了他以及他的全家。将军在死前曰”吾死,田公亡无日矣!“田頵杀了杨行密亲自提拔的将军,宣告两人关系彻底破灭。
安仁义
安仁义,沙陀人,武功高强,擅于箭术,原是李克用手下,因犯事而逃往河南投奔秦宗权。秦宗衡攻淮南,为孙儒所杀后,安仁义降杨行密,典领骑兵,名冠军中。
杨行密对安仁义非常信任,安排安仁义负责骑兵。平定淮南之后,杨行密更封安仁义掌管润州(今江苏镇江),但是当地人不满,表示”我们这怎么可以由一个沙陀人掌管“,另一方面是因为安仁义非常贪婪,喜好聚揽钱财。
902年,与田頵举兵叛乱,通好于朱温。
杨行密平定田頵、安仁义
杨行密在田頵、安仁义谋反之后,下马平叛。
杨行密很快便顺利地平定了田頵军阀:杨行密的手下把杨行密的信传给田頵的将领看,众将领下马跪营,认为跟着田頵反叛意义不大。几个月后,田頵全军奔溃。
但是杨行密却花了两年时间仍未成功平定安仁义叛军。有一次,安仁义中了埋伏,追兵一路杀来,安仁义反倒不再跑了,在地上插一大旗,卸下盔甲,坐在地上惬意地吃起了饭。后面的追兵反倒不敢再上前,因为安仁义是出了名的神箭手,箭无虚发。
905年,杨行密的军队挖地道进入了镇江,终于攻破镇江守敌,安仁义坐在镇江城墙之上,竟无一人敢上前攻打安仁义。但是大势已去,安仁义被杀。
杨行密平叛其小舅子朱延寿(这里引用一段文言文,不习惯文言文则可看下下段)
朱延寿与田頵密谋谋反,外通于朱温:时延寿方守寿春,直頵之事,密遣人告于頵曰:“公有所欲为者,愿为公执鞭。”頵闻之,颇会其志,乃召进士杜荀鹤具述其意,复语曰:“昌本朝,奉盟主,在斯一举矣。”即遣荀鹤具述密议,自间道至大梁。太祖(朱温)大悦,遽屯兵于宿州,以会其变。不数月,事微泄,行密乃先以公牒征延寿,次悉兵攻宣城,頵戎力寡薄,弃壁走,不能越境,为行密军所得。延寿飞骑赴命,迩扬州一舍,行密使人杀之。
其后,延寿部曲有逸境至者,具言其事。又云:延寿之将行也,其室王氏勉延寿曰:“今若得兵柄,果成大志,是吉凶系乎时,非系于吾家也。然愿日致一介,以宁所怀。”一日,介不至,王氏曰:“事可知矣!”乃部分家仆,悉授兵器,遽阖中扉,而捕骑已至,不得入。遂集家属,阜私帑,发百燎,合州廨焚之。既而稽首上告曰:“妾誓不以皎然之躯,为仇者所辱。”乃投火而死。
杨行密于小舅子之间的林林总总如下(不习惯文言文可看此处)
朱延寿是杨行密的小舅子,从杨行密没发达的时候就跟着他,后来军功卓著,成为杨行密手下的寿州刺史。后来不知道脑子哪里抽筋,要跟着杨行密手下的大将田頵一起造反,投靠朱温。杨行密何许人?人称“十国第一人”的,这点儿手段要都没有就白混了。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杨行密出兵征讨田頵,田頵战死。
按照《旧五代史》的说法,朱延寿谋反事泄,在田頵败亡后逃亡,在扬州附近的一个客栈住宿时被杨行密派来的人杀死。而据《新五代史》,杨行密假装眼盲,假意要传位给这个小舅子,召他前来见自己,趁着朱延寿向自己行礼的时候用袖中的铁槌击杀了他。
二、领袖?
1、封赏。
2、立威。
三、推文
想了解更多吴王杨行密的同学,可以看这个,写的很棒崛起于江淮之间的吴王--杨行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