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7——他能撬动整个地球

Day7——他能撬动整个地球

作者: 格格_5033 | 来源:发表于2021-07-17 23:46 被阅读0次

今天给自己“充充电”,在网上听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课程,觉得很有用。

这位教师谈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部分的内容,强调“要优化情景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教育部真得在落实“情景”。就拿语文和数学为例,语文的高考作文设置在情景中,如“劳动”“疫情”等作文话题。数学的高考思维设置在八卦、文学、艺术等情景中,更强调应用性。

情景教学的运用,矛头只指“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育弊端,在情境中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无用,对学科产生了兴趣。

忽然回忆起教授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时,组内的何老师不是让学生巩固文言知识现象,而是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以司马光的口吻,给王安石写一封回信。

若要完成这封回信,就必须先把《答司马谏议书》理解透彻,这无形中就让学生完成了对文言知识现象的掌握。其次,王安石这封信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不失礼貌的拒绝妥协,可谓是一篇论证的上乘之作。那么,如果想要把回信写好,学生就会自主的去研究王安石的辩证之精彩,“驳论”这一难点通过实际运用,便得到了真正的理解。最后,以司马光的口吻写信,语言上便少不了文言化,通过创作古文,学生提升了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你看,这个在情景中设计的问题,产生的效果可谓是“一石三鸟”。

我深知情境性教学的价值,也在教学中有过一点尝试。在今年的四月份,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史记》精彩篇目《鸿门宴》。我是让学生以演出的方式来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学生需要创作演出台词,这就会让他们主动去翻译原文。如果想要演好角色,就必须要知道此时此刻人物的心理,要知道人物的性格,学生们便去品读原文中的一句一词一字。

一个周的自主学习,在演出中看出了成效。演员们在演出中品出了《鸿门宴》语言与情节的精彩,台下的观众们也对《鸿门宴》中的人物评价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所有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变得高涨了。

前辈对这样的课堂给予了肯定,但是也指出了需改进的地方。由于我的精力有限,不能指导五个小组,所以在一周之初就通过层层筛选确定了最终演出的团队。团队成员大约是十个人,这就使班级五分之四的同学无事可做,只待看演出。

前辈建议将这五分之四的同学纳入团队中来,给予分工。其中,一部分同学负责编导工作,打磨台词;一部分同学负责导演工作,关注演员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一部分同学负责舞台设计;一部分同学负责剪辑……

无论负责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对文本有很好的把握,学习目标在演出活动的情景中顺利得到完成。

在设计情境时,可能思路受限。莱夫和温格在《情景学习理论》中说过“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或许会给你我一点方向。

最后,化用“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学生一个情境,他能撬动整个地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7——他能撬动整个地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bg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