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其实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错的是人,是人没有找到适用的情境,是人没有讲述适用的情境,是人让人误会。
我曾经选择文理分科时,选了理科,一个理由是——当你不知道往哪条路走时,选择更难的那条。
这句话是不是心灵鸡汤?后来的我证明了它就是“心灵鸡汤”,因为看到结果的我给心灵鸡汤下的定义就是不讲情境混淆人的听起来有道理的话,更因为,我失败了。
但是我却没有想过,我有了解自己的责任,我有判断话语是否适用自己的责任。而那时的我,显然没有负起这个责任。
还有,如果是我成功了,我对心灵鸡汤的定义会不一样的,我对那句话也会更认可,说不定它甚至可以成为我的座右铭。
而我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过于情绪化,不努力但希望成绩自动会好,不切实地付出但希望得到好的名次,不静心专注,不把学习本身当作目的。
典型的熵增。
该怪罪的,到底是我们所谓的“心灵鸡汤”,还是自己?自己的无知,自己的妄想……
看你自己。可以两者都怪罪,但选择后者或许会让你成为一个更有担当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