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篇送给想读书却没读书或读的少的你)

适逢世界读书日,我讲述一段我与一本书的故事,或许这个故事也曾发生在你那里。
2015年年末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阶段,那会儿每一次演讲都很难进入状态,演讲之后评论员对我的评价也便是需要提升、需要准备,演讲会的小伙伴们也很为我着急,每每演讲之后伙伴们都会围过来一起帮我出谋划策看看如何进入状态,可往往我们越是看重别人的评价就越无法进入状态,很多小伙伴对我多次讲解无果后便恨铁不成钢的撂一些狠话,狠话中有一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你今天做的会员加入环节太low”。
对于评价的敏感度,对一些词语的强烈反应,太过重视外部环境以及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我彻底进入自我否定的状态当中,20多年没有掉过的眼泪在那个阶段眼泪的堤坝塌方了,不敢见人不敢参加活动不想工作,每天都在自救和放弃之间徘徊,寻找各种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事件来证明自己,但往往找着了的又都被自己否定了。
直到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书评遇到了和我发生故事的那本书,我还记得那天阳光很美天很蓝,我坐在西工院的咖啡厅里翻开了这本书,引言之后便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因为这本书如神奇的算命先生一般讲中了我所有的情绪困扰,我享受在那个书中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当中与她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为一点点的变化欣喜,读到最后爷爷写给他的那封信《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时,我无法顾忌周围嚎啕大哭,彻底释放。
对这本书的喜爱使我想买给所有我喜爱的人,对于这封信触及心灵的感触使我抄写了好几遍。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如今回想起来,那本书给我的感受是那么的美好和放松,而现在却很难再有那样的感受,工作的忙碌,上下班挤公交没办法捧书来看,晚上加班写文件没时间翻书来看。看到4月18日第14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的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7.68本,大家共同的感受都是阅读量太少了,我们都进入了另一个困扰—知道自己阅读量少可又很难改变,于是进入情绪困扰的怪圈—“年初制定读书计划—忙忙碌碌中—年底没读书”。
静下来思考其原因大概就是:没时间、选书难、读不懂、太费钱。纸质的书籍上下班公交或开车没时间看,不知道哪本书是自己想要的选着选着读书的兴趣都没了,科技类的或专业类的书籍专业术语没有故事读不懂更读不下去,经典一点的纸质书籍价格都不低我们还得承担买了之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风险,所以原本简单的读书都变得困难了。
我仔细计算了一下自己每年的阅读量,发现近一年的读书量都达不到15本。而每次演讲不知讲什么或主题定下来不知如何填充的时候,都在懊悔自己没多读点书。每次写文案的时候看着写出来的文字就如流水账时更是悔恨自己咋就不多看点书。每次听历史故事还需要百度人名和背景的时候更会觉得自己好无知。然而无论怎么懊悔和下决心,都无法跳出没时间、选书难、读不懂、太费钱导致的“制定读书计划—忙忙碌碌中—年底没读书”死循环,直到认识一个老师才得以跳出这个怪圈。
认识这个老师之后我仅仅一年的读书量就达到了50本书,这50本书还包含让人头疼的科技类和专业书籍,结果总共才花了365元。
我总结了和我老师一起读书的几个特点:精选50本、种类齐全、随时随地、有人伴读、花费最少。几乎全国爱读书的人一起精挑细选的50本书,所以就没有所谓的“选书难”了,而且涵盖了个人成长、管理方向、创业方向、亲子等等各类书籍。老师会将这本书的内容加入自己的见解读给听所以根部不用害怕读不懂,而且我们上下班的时候做饭洗澡等任何时候都可以听,关键是一年才365元。
和老师一起读书后,最大的改变除了知识量阅读量提升之外,是自己的拖延症缓解了不少,幸福的能力也开始越来越强了。
才发现除了演讲和跑步能改变能成长之外,原来阅读与我而言也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幸福人生。
愿我们与书的故事继续发生,愿书给我们的感动时刻流动。
愿你也能在阅读中成长愿你也能在阅读中找到幸福的能力,愿书中的精髓顺利的流淌在我们的心中。
或许读到这里你已知道我的文字里是什么了,我们一起keep learning。
或许读到这里的你也想和我一起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我愿和你一起陪伴成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