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十八,什么时候说结论?

三十八,什么时候说结论?

作者: 博远_2163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13:52 被阅读0次

当我们说理的时候,无非是用根据支持、说明结论。不过,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话一下子全部倒出来——毕竟要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完——所以,有两种方式说理:

先说结论,后说根据

先说根据,后说结论

应该根据什么去选择呢?

要看那结论与听众(听者)已有观念相左的程度。如果那结论是听众容易接受的,或者说与听众的已有观念比较接近,甚至一致,那就应该选择“先说结论后说根据”。这时,接下来的过程中,“说服”的成分就少一些,甚至没有,更多的是“说明”。

由于讲者所讲与听众已有的观念基本一致,尽管听众容易接受,但也恰恰因此容易走神。人就是这样,一旦确信正在输入的信息是“已知”的,就会放弃继续处理。甚至,在确认正在输入的信息与“已知”的信息近似的时候也会如此——尽管很多的时候,最重要的很可能是那“一点点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听众注意力集中,甚至感觉有所收获,讲者最好提供听众原本可能并没有想到的例子、理由,或者起码从另外一个原本不那么“普通”的角度去阐述。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讲者所讲与听众的已有观念完全一致的话,其实讲者是没必要讲的(当然,很多鼓动性演讲的目的就是引发共鸣)。很多的时候,讲者之所以要讲,恰恰是因为他所讲与听众的已有观念不一致,讲者需要、也希望改变些什么。

而一旦讲者确定自己所讲与听众的已有观念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却又有必要一定说清楚,那么,最好采取“先说根据,后说结论”的方式。

理由很简单:一旦遇到与自己已有观念相左的信息,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排斥”状态,而非“接收”状态。人一旦进入“排斥”状态,他们在理解信息的时候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排斥”就好像一副墨镜一样,使一切信息变色。这种状态下,人们会关注一切“可疑”之处,用来证明自己已有的观念是正确的,无需改变的——尽管他们的实际动作是在证明讲者所讲是不可信的1 ……极端的情况下,一些听众甚至会干脆离坐而去。

仅仅是顺序差异,却可能带来效果上的巨大不同。如果讲者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那么,最终会发现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当讲者把所有的根据讲清楚之后,甚至没必要一定把结论说出来——因为很多听众已经自己得到了结论。

1. 事实上,很多的时候,尽管他们所想与讲者所讲不一致,但是,就算讲者所讲错误,也不能够完全证明他们自己所想的就是正确的。

相关文章

  • 三十八,什么时候说结论?

    当我们说理的时候,无非是用根据支持、说明结论。不过,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话一下子全部倒出来——毕竟要一个字一个字、一句...

  • 1.1.12 结论-什么时候结论放在最后说比较好

    一般情况下“结论在前”,紧接着论点阐述比较好,但是也有放在最后阐述结论的情况。那就是阐述对于听的人来说非常严重的结...

  • 直接说结论

    职场沟通记得直接说结论, 省去那些为了表现自己的细枝末节。 心无杂念,动作才不会变形。 只管专心擦干净自己的玻璃,...

  • setState

    setState包在异步setTimeout里会同步执行 setState 什么时候会执行同步更新?先直接说结论吧...

  • 心说(三十八)

    ①既然没有那么多人在乎你的看法,你又何必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②所谓格局不是你胸怀大看的开,而是在处理问题时,从问...

  • 『菊花体』

    暂退 安利河图的《第三十八年夏至》 ——“我记得第三十八年夏至,你说过会带我去台北。”

  • 古风推曲1——《第三十八年夏至》(河图)

    音乐链接 第三十八年夏至 “我记得第三十八年夏至,你说过会带我去台北。”江湖败北,人家花谢。向红尘索赔,回...

  • 2020-02-25写给三十八岁的自己

    三十八年前的今天,我呱呱坠地,成为人子;三十八年后的今天,我儿女绕膝。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确有...

  • 深圳,生日快乐!

    三十八岁近不惑 三十八岁正壮年 三十八岁很年轻 三十八岁在慢长地历史长河中年青力壮 三十八岁创造多个中国第一,赶超...

  • 第三十八年夏至

    (灵感源于河图的歌)《第三十八年夏至》 “我记得第三十八年夏至,你说过会带我去台北。” 她是上海梨园的一名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八,什么时候说结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hr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