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无聊的消遣,回归到自己的心境中。
当新闻消息不在客观,当看到的东西真假难辨,当事情的本质没有人关注,反而关注那些带偏的节奏,我开始远离那些纷扰和到处贩卖的焦虑和迷茫,将自己带回到心境的状态。
我们或许能在某一瞬间找到认同感,但是很快就会遗忘,或许今天印象深刻的观点,会伴随着夜幕忘记,第二天醒来也许彻底忘了。
梁永安教授讲: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没有精英的时代,是一个平民时代、大众时代、拼图时代。众人行,互为师。我们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一块经验、体验、经历、事实等,汇聚在一起,形成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原点,无论哪里都可以是世界的中心。
认同和改变是两个事情,有一些人跟你现在一样,但不代表你们会一直一样,你也不会一直都这样。你或许看到别人那么坚强、坚持的活着,对你启发很大,但你要改变,期望的自己才能出现在自己面前。
认清自己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你先做任何事情都尤为重要,你想要的人生是怎样的,你想要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你可以将自己所见的拼图汇成自己的蓝图,一开始你画出来的或许只是几枝干枯的树枝,但是最有一天你会画出一棵属于自己的参天大树。
我们需要实现自己的蓝图,其实你想做的事开始并没有那么难,不要担心年龄,不要担心对于你太难了,别把自己困在自己给的十万大山,只要开始,一切都来得及,不要想着一蹴而就,只要每天坚持一定会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开始读经典著作,如《阳明心学》、《道德经》、《逍遥游》,我开始尝试每周一天的网络安息日,一卸载那些无聊的APP,只留下对自己有提升的。开始的时候,会拿起手机有点不知道干什么,到后来形成跟吃饭一样的习惯,不做就跟那天没吃饭一样,我觉得人应该得有一两个对自己有益的活动,跟每天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我选择了读书和运动。
关于读书
读书让我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我读经典名著、读专业书籍、读名人传,读诗集、读小说等,我读小说和诗集是按作者读,我已经读完了欧亨利、莫泊桑、东野圭吾、太宰治、仓央嘉措、尼采所有的著作,近两年一直在读狄更斯的著作。
狄更斯的作品几乎都是经典,大部分出名的作者也只有一两部经典,但是他的作品不同,每一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我一年大概读书30本+,电子书居多,纸版书除非特别好才会买来读第二遍。
关于电子书,我想说的是,仿佛将整个图书馆装进了口袋。读书不拘泥时间和地点,只要有时间都可以。非常好的书可以经过筛选后再买纸版书。
关于读书,读什么,记不住的问题,我们本就是普通人,怎么能期望看一眼就能将所有的东西都记住呢,一开始也会存在看了不记得的情况,我大概是看了三四本书之后才会瞬间对于读过的书有了印象,如今我读过的我能清晰的知道那本书我需要的东西大概在什么位置,我想应该是从学校出来,长期没有读书的原因,会在短期内读进去的东西不过脑子,但是适应一个阶段就会收获很多。
至于读什么就更不用担心了,当你开始读书就会发现读的书越来越多,从一开始不知道读什么,相信我只有你打开第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它,就会有下一本书已经列在待读中了。别人给你推荐的书只能往后排,我今年终于读到了2018年别人给我推荐的书。
关于运动
今年我共计运动超过1000公里,其中跑步490公里,我喜欢户外运动,我不喜欢在跑步机上原地踏步的跑,我更喜欢外面的温度、空气、味道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无论是从下完雪后寒冷的跑道,还是再多一步我就要中暑晕倒的酷夏,我喜欢那些人一起在跑道上挥汗如雨的感觉,尽管我们不认识。
我在跑步,耳中的音乐,脑袋中的浮想联翩,眼前各个年龄段的身影,是一副生动且活泼的画面。
在外界的环境不适合自我成长的时候或者干扰你成为最好的你的时候,剔除掉那些烦恼,你原先了解的那些并没有让你的生活改变,所以放下,不知道也没有关系,请静下来心里,去读那些经典名著,去正心、养性,蓄势待发、韬光养晦,保持每一天的前进,你会是最好的你。
别被自己困住,别把十万大山压在自己身上,那些或许本身就不是你的,而是这个社会,当今这个时代的。
道理你都懂,你要做才能成为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