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很熟悉邓丽君的一首歌《在水一方》,整个音乐悦耳动听,余音绕梁。
还有前几年火起来的凤凰传奇的歌,大家评价为“神曲”,朗朗上口,极易传唱。
包括火遍大江南北的《小苹果》,也是这样。
它们为什么流行?或者说这些流行,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答案是数学。
要想悦耳如音乐,就得精准如数学。
流行歌曲看起来灵活自由,其实有非常严格的节奏要求。这个节奏,来自于重复。重复带来满足,满足带来喜欢。
但人们不会喜欢一直重复的东西,我们喜欢重复带来的熟悉,但也追求熟悉之外的新奇感。
所以流行制造者,必须要在人们识别重复之前,换新的,然后再重复。就像数学排列公式一样,这是流行的最重要的秘密。
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或者是音乐,人感到舒服的一个标准就是“顺”。顺可以带来愉悦感,然后推动着我们一直往下看往下听。最后会不自觉把这些愉悦投射到内容上,进而促使我们关注,学习和传播。
我们以为是真诚才感到优美,其实是因为优美,才感到的真诚。
不仅仅是音乐需要精准的数学模型,电影也是。
好莱坞的商业片最受欢迎的是英雄故事,剧情套路大都是:一个小人物为了守护家人,克服性格弱点,不断成长,最终成长为一个英雄。包括国内周星驰的喜剧,大都也是这个路线,而这些被证明了非常受欢迎。
观众是有偏见的,有些偏见显而易见,但有些则是潜移默化的歧视。
比如说爱情电影,一般都是二个互不相识的人,互相欣赏走到一起,然后确定恋爱关系。但是剧情必须有张力,就会设计感情危机,二人分开一段时间。最后二人又克服困难走到一起。
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二个相爱的人分开之后,男性与别人发生性关系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女性如果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不管是在男观众还是女观众眼里,都是不能接受的。
男女不是平等吗?但数据显示的却是这样的事实。
例如演员丹泽尔·华盛顿,他从三十多岁演到六十岁,每部电影里他都有一位不同的女朋友,而他这些女朋友的年龄永远都在二三十岁。
说明了什么?男主角可以老,女主角不能老。
还有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女强人必须要有脆弱的一面,这样观众才能感觉到真实。
所以看似精彩的剧情,背后都是一条条的规则。如果有人打破了某一条,就可以说是创新,到这同时,还要等着被市场教训。
音乐,电影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流行元素,那流行到底是什么?
有人喜欢流行是因为别人也喜欢。而有的人不喜欢某些东西恰恰是因为有太多人喜欢。
而那些“比较熟悉但又不是特别流行的东西” —— 熟悉而又有点意外的东西 —— 引领了流行。
而这些就足以商家拿来利用推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