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治医生看来真的挺负责任,出院两个多月,她忽然想起我上次检查时,脾造影发现内有淋巴结,嘱咐我再去检查,出结果后去住院部找她。
提前预约,早早去省立门诊三楼,九点便已检查完毕,去妇幼保健院取了CT报告单,见肺部炎症明显改善,窃喜。到北区住院部四楼找张主任,适逢查房。直等到十点半,进得她办公室,“你是…噢”她猛然醒悟一般,接过我递上的单子,只匆匆扫了一眼,并惊呼:“脾这么大?越怕麻烦越麻烦,建议血液检查,找谁呢?”她掏出手机,“你拍个照,去找血液科姜主任,就说我让你去的,唉,说不上耽误了,每次你自己来,也不找个陪人。”
奇怪,听了张主任一番话,这次我一点也没紧张,从容记下姜主任的名字,去门诊三楼找到她的科室。她瘦瘦矮矮的,很朴素,说话慢声细语,看了报告,听完我一番诉说,她平静的问:“脾略肿大,你以前确诊什么病?也许是病症引起,再做个检查吧。”
“张主任说的意思好像很严重?”
“她不是这个科的。”姜主任轻轻回了句,“去做个颈部和腋窝淋巴检查吧。”
等待间隙,从网上搜正常脾的大小,厚3~4厘米,长10~12厘米,我的脾厚4.4厘米,长11.4厘米,是略增大呀!颈部和腋窝淋巴检查结果出来,好像也没啥大问题,姜主任建议,还是按原来计划吃药吧,一个月后再查查看。!
回家跟女儿聊复诊经过,女儿说有小病还是在社区门诊最好,人熟悉,心舒畅,费用还低。去到大医院,病号太多,医生累,各人病情各异,疑难杂症也多,医患之间能否共情?医生一言一行对病人影响太大了,医者父母心,干这一行必须品格高尚,高度为病号负责才行,万不可匆匆下结论!
到底该咋吃药呢?我犹豫不定,给在影像科的老乡兄弟留言,他立刻让我把所有复查结果发过去。一会兄弟电话过来,了解了事情经过,他说,姐,省立的医生是有水平的,但各科又不同,医生针对患者检查结果,会想到N种可能,然后一一排除,最后确诊,你已经检查的非常全面,肺部穿剌结果是金标准,现炎症减轻,说明治疗有效。至于脾上问题,住院时就有,这应该由结核引起,不要紧张,按张主任最新治疗方案吃药就行,很快会康复的。
每一次老乡兄弟都是挺用心的,我相信他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