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燕子》教材解读

《燕子》教材解读

作者: 一帆风顺_6325 | 来源:发表于2021-08-06 11:07 被阅读0次

两年前我曾认真阅读《燕子》一课,并写了一篇教材解读。可是今天再拿起这篇课文,从课文承载的文化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来解读,我有了新的发现,同时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设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遥望家乡的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

从唐朝的刘禹锡到宋朝的晏殊,从清朝的曹雪芹到当代的王付林,在中国的文化中,燕子有时是家乡,是春天,是幸福和谐,有时是物是人非,兴亡更替,是惆怅思念,是无可奈何。春天的景物那么多,作者为什么要写燕子呢?此刻坐在轮船上,正要去大洋彼岸寻求救国良药的郑振锋,心中充满了离愁,充满了对故乡的留恋。浓浓的情绪,需要找到一个精神寄托,于是他想到了燕子。就像王湾在他的旅途中,想到家乡就想到了大雁一样。大雁是王湾的家乡,而燕子是郑振铎的故园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了燕子的外形,动态特点和静态特点来写。在作者笔下飞翔的燕子轻盈优美,休息的燕子美丽可爱。故乡的燕子动也美,静也美,飞也美,停也美。反复涵咏这两段文字,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那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晴天也美,下雨也美,而燕子正像西湖一样,动静皆宜人。反复玩味这两段文字,我还想起了王维的那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燕子飞翔的时候像清泉石上流一样轻盈,燕子休息如明月松间照一样恬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郑振铎的心目中,家乡的燕子似乎比别处的燕子更可爱,更灵巧。

作者的语言文字也非常有表现力,且不要说其他,单是一个“掠”字写就出了燕子怎样优美的姿态呀。为什么不用沾、碰、触呢?和这些字相比,“掠”字多了哪些味道呢?读这个字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那句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我还想起了许渊冲翻译的“白鹭飞”——glide。多美呀,不仅呈现出白鹭飞翔的优雅姿势,而且呈现出丰满的画面感。

有了这样的解读,教学时自然找到了他专属的教学价值,引领学生感悟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感受词语的内涵和美感,再反复诵读感受包含的文化价值,在练笔写作中体验巩固动静结合的方法。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解读出文本独特的价值,才能引领学生解锁更多的语文能力。

相关文章

  • 《燕子》教材解读

    两年前我曾认真阅读《燕子》一课,并写了一篇教材解读。可是今天再拿起这篇课文,从课文承载的文化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来解...

  •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三)

    怎样解读教材

  • 【融汇里003】教材解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本周参加了全校语文教研活动,听取了老师们传达区教研活动中的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是老师备课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解读教材...

  • 2018-02-08

    这个冬天我好累! 开学伊始,我就为教材解读做准备,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教材解读?怎样解读?这件事就...

  • 622读书记录

    吴松超《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 怎么写好教材解读文章? 深入研读教材是备课的起点,怎么写好教材解读文章呢...

  • 教材解读

    教育乌托邦 07:28 光孟语 各位群友,早安 统编本教材课文解读(71)《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是三年...

  • 教材解读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

  • 解读教材

    (文 刘俊芳) 今天怡可妈妈通过微信和我私聊,和我探讨这页教材上的四个短语为什么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这样...

  • DAY4教材解读:深度备课新主张

    01名师解读教材的成功案例 讲到教材解读,我们先来看2位名师写教材解读的成功案例。 一位是闫学老师,他把小学语文教...

  • 如何写教材解读文章和教后记

    解读教材是备课的起点,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写一写教材解读文章,尤其显得重要。如何写教材解读文章呢? 首先要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燕子》教材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ub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