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在南京上大学时喜欢吃当地的酒酿。在炎热的午后,听着楼下敲木板的声音,随后有人喊“酒酿,酒酿,卖酒酿”,拿着饭盆买5角钱的,美美吃一顿,酸甜可口,沁人心脾。
毕业后回东北,再也没吃过。记得生女儿那年,妈妈从河南回来,带回来苏州甜酒曲,我试着做酒酿,没成功,长黄毛,不敢吃。后来老公出差买回来苏州甜酒曲,我就第一次做成功了,甜度大于酸度。虽然甜,但丝毫不腻,刚好是我喜欢的甜。在最近的十年里,我做了不下20次,要么不发酵,要么长黑毛,要么长黄毛。上网查,长黑毛的原因是器皿有油,长黄毛原因不明,不发酵是温度低。我每次做酒酿时,做饭的锅、做酒酿的盆、筷子、勺子用开水烫三遍,照样长黑毛,一次不拉。长黄毛,我自己总结是温度过高,冬天给暖气的时候,我把酒酿放在暖气入户的那个橱柜里,即使柜门开着,里面的温度至少在37℃以上,做出的酒酿满盆长黄毛。
前几天我买个烤箱,有发酵功能,我忍不住又做酒酿。这回依旧长黑毛,只不过表面长了一点点,挖掉后不影响里面的;不过发酵不彻底,微微酸甜。
所有的操作都按网友的介绍,为什么就不能做出满意的酒酿呢?配料、时间、温度哪个环节有问题?小小的酒酿居然把学化工专业的我难住了。
酒酿的本质是米饭发酵,对我这个东北人来说是舶来品。难道它也会欺生吗?其实,我们东北的酸菜本质是白菜发酵。我是腌酸菜的高手,随便买几颗白菜往缸里一扔,加满水,一个月以后彻底发酵,腌好的酸菜脆生生的,从来没烂过。我也做过四川泡菜,做好的泡菜不比川菜馆里的泡菜差。
为什么酒酿就做不好呢?是不是酒酿要分人做,象找对象一样看缘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