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成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

作者: huilan2yunqiang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06:28 被阅读0次

一)习惯被储存在哪里?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很懒的,它能不工作就不工作,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行为经济学创始人丹尼尔·卡尼曼教授认为,我们大脑的工作机理分为两种,快思考和慢思考:快思考是一种无意识的,几乎不费力气,例如回答1+1=?;而慢思考则需要耗费脑力,需要集中精力,例如计算28*53=?。显然,生活中大多数事物我们仅通过快思考就能搞定,如若搞不定时慢思考再出来帮忙救驾。想想也是如此,如果什么事都由慢思考来参与计算,我们早就被累死了,甚至每次走路时,你都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

《习惯的力量》一书也指出,现代神经学家发现,在大脑深处、靠近脑干,也就是脊柱和大脑结合的位置,有一个古老又原始的组织,叫做基底核。它控制着我们的自动行为,比如呼吸和吞咽;另外,它还存储着我们后天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

一旦发现我们的某项活动是种习惯时,大脑便交由基底核处理,以便腾出来去应付其他的“非习惯”或叫“异常”行为。而基底核则去套用已经储存好的解决模式,让我们处理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这也就是丹尼尔·卡尼曼所说的快思考和懒惰的大脑。这种分工在人类进化史上非常有道理,当原始人突然碰到猛兽时,如果他还纠结于逃跑先迈哪条腿,早就完蛋了。

当习惯被储存到基底核后,就是在它的作用下,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运作。

(二)习惯回路

具体说来,习惯是如何工作的。该书认为,存在一种习惯回路。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我们会收到一个暗示或是信号;然后,在这个暗示的指示下,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执行惯常行为;最后,行为结束,我们得到应有的奖励,同时该奖励会加强起初的暗示。除这三部分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大脑的某种渴求在驱动习惯回路的循环运作。

我们早上起床之后,为什么要去刷牙,要知道,在100年前,人们还根本没有刷牙的习惯。这个全人类的习惯完全是被牙膏生产商带起来的。他们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渴求——在清新的早晨,你是否希望有一副清新的口腔——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是。然后,我们收到暗示——早上起来,一嘴难受的味道;于是,我们走进盥洗室,刷牙洗漱(惯常行为);随后我们走出来,口腔清新,神清气爽(奖励),同时加强暗示——越发不能忍受刚起床时的口腔。从那时起,无论哪个品牌的牙膏,全都添加了能让牙齿感到凉丝丝刺激的物质。

我们开会时,或者需要集中精神做某件事时,为什么总要开小差,例如手机响了,即使知道九成是垃圾短信,为什么还要打开看一看。这也是习惯。集中精神是一件耗费脑力的事,一般情况下(心流除外),大脑不想这样做,它有一种要放松、得到缓解的渴求。短信响了,暗示来了;手不由自主的抓向手机,惯常行为;呵呵,能够看一眼垃圾短信,放松一下,给自己的奖励,呆会手机响了还要看,加强暗示。

(三)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这听起来有点沮丧,但事实就是如此。当一个习惯形成后,它会存储在大脑的基底核中,永远无法消除,一旦相同的渴望和暗示出现,就极有可能引发惯常行为。

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控制,用另一种行为去代替惯常行为。很多深陷各种坏习惯不能自拔的人都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改变。

首先你需要找到自己的习惯回路,弄明白是什么样的渴求在驱动自己,这种恶习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奖励。然后,去找到可以替代的行为,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例如,很多酗酒者只是想在酒精的帮助下获得宽慰,一旦他们出现失落、焦虑等情绪便会不由自出的拿起酒杯,不醉不归。但是,获得宽慰的方法有很多,书中列举了一个匿名戒酒互助社的案例,一旦社员酒瘾复发,他们便会去和咨询师进行交谈,或者参加团体聚会,也就是说,他们用这种社交的方式替代了举杯狂饮。

当然,对替代行为的选择需要刻意为之。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自我把控,但当遭受巨大压力时,我们很容易被击垮,沉沦下去,坏习惯自动复发,前功尽弃。因此,改变坏习惯还需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信仰,即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而找到习惯回路,选择替代行为只是方法。

为什么宗教都能够塑造人的行为,让人养成特定的习惯,是因为有信仰的存在。从根本上改变坏习惯其实也是改变自己的一种信念,相信自己,事情会得到好转。

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即借助团队的力量去坚定信念,哪怕团队只有两个人,但在互帮互助中更容易获得自信。团队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提供1+1>2的力量。

书中的戒酒互助社就是如此,团体本身通过社交提供了一种获取宽慰的替代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为社员们建立了信仰,坚定了戒酒的信念。

(四)改变核心习惯,改变人生

习惯具备“蝴蝶效应”。

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社交,各方面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而那些失败者则整日萧条困顿,所有事都糟糕透顶,没有一件能提得起来。

丽莎是一位34岁的女士,曾经肥胖、拮据、没有固定工作,生活样样不如意,而且还有烟瘾。她的内心满是抑郁、焦躁与无助。她决定做出彻底的改变,但是如何改变,从何处着手?

最初,她只改变了一个习惯,用每天跑步代替吸烟。意想不到的是,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随之受到影响甚至改变。她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工作习惯、储蓄习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连串的改变就此发生。

威廉·詹姆斯(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在1892年曾这样写道:“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确的形态,但其实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而且,这些习惯之间都是存在关联的。改变某一个习惯,就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这种关键的习惯也被称为核心习惯。有时我们认为改变太难,望而却步,即使想做出改变,又不知从何着手?其实没么难,习惯既坚强,又脆弱,它既支配我们的日常生活,又很容易被改变——只要从改变一个小小的习惯做起,踏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会接踵而来。

个人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书中列举了美国铝业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扭亏为盈的例子,它之所以成功只是做出了一项生产安全的转变,新任总裁保罗·奥尼尔将目光聚焦在安全生产方面,工伤率大大降低后,随之带来的是设备的更新、质量的提升、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企业文化的重塑。这是一个核心习惯导致企业彻头彻尾变革的好案例。

同样,社会行为也会受到习惯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一个社群就是成千上万有着各种习惯的人的巨大集合,人群受到不同影响,会导致暴力或和平的不同结果。

几年前,巴格达的暴力活动都遵循着一定的模式:暴动发生前,人们开始聚集在广场或开阔地上,几个小时后,人群越来越庞大,接着会有人兜售食品,还会有很多人围观,然后有人丢了一块石头或者一个玻璃瓶,事情就此变得不可收拾。某天,同样的暴乱发生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唯一的不同是,广场上卖各种小吃的摊子一个不见了。结果,这场暴动“不欢而散”。当局只是做出了一点小改变——禁止卖食物的小贩进入广场——就阻止了一次社会行为的发生。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习惯的力量。

总之,习惯,这个普通的,似乎我们都理解的词汇,经过现代科学(脑神经学、记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的解释,竟是那样的不简单。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习惯,甚至,它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个人、组织与社会的视角。

感谢本书作者查尔斯·都希格。

附言:作者查尔斯·都希格并不是一位科研工作者,他是《纽约时报》的商业调查记者,曾撰写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报道。你会奇怪他为什么会写一本关于“习惯”的书,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原因。——这让我们感受到,美国知识分子看待问题,视野之开阔,角度之奇特,构思之精巧,在这方面任何国家都不能与之相比,这大概也是一种社会习惯所致吧。

相关文章

  • 标题党6/120

    养成好习惯每天1分钟就够了 养成好习惯首先要让你的大脑不反抗 21天能养成一个好习惯?扯淡 21天能养成一个好习惯...

  • 如何养成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

  • 15优秀是一种习惯|时间管理100讲笔记

    提出理念:习惯是由我们潜意识来控制的行为→好习惯提升效率→所以要养成好习惯→好习惯举例→如何保持好习惯→生活中养成...

  • 滴水穿石的力量

    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对我们说: 要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要养成先做作业再放松的好习惯。 可是,...

  • 好习惯养成到底难不难(第688篇)

    2020年1月 雨夹雪 星期二 好习惯养成到底难不难? 好习惯养成到底难不难? 到底有好习惯的人多呢还是没好习惯的...

  • 2019.1.10

    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的秘诀就是:一次只能养成一个习惯。习惯要每天做,每天去坚持才能养成。

  • 养成好习惯,割掉坏习惯太难了

    养成好习惯太难 说实话,养成一个好习惯真的很难,因为坏习惯一直在扯着我,如果我克服不了坏习惯,也很难养成好习惯。 ...

  • 迫使自己再养成两个好习惯

    我深知养成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也正在品尝好习惯给我带来的甜头,我因养成好习惯而自豪!我目前的好习惯...

  • 天天练习

    坚持练习,养成好习惯!

  • 晨间日记

    改变自己,养成好习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成好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cz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