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说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万物皆有因缘和合产生,世界是巨大的幻象。所有我们所经验的事件的发生,所有我们认为真实存在的情绪,何为真实?何为虚妄?
今天在通知新学期上课的时候,有一个经常欠费的家长对缴费有质疑,认为我多收了一期的钱,并且说话的态度不是很好。按照以往的思路,我会认为这个家长本来就经常欠费,不及时缴费,我们缴费的记录也清清楚楚,她根本就是有错在先,无理取闹。一直在那边争辩的家长,很是令人讨厌,根本就没有耐心,和她说话。
也许是心情比较好。首先,我再次确认缴费记录,三期的课程,三次缴费记录,没有问题。但是,正常来说应该第一节就缴费,可是这位家长每一次都是拖延到上完一大半才缴费。结论是我这边应该不存在算错钱的问题。
其次,忽然想到,为什么她没有和其他老师争辩,却唯独和我有争辩?是不是我有哪里做的不好的?经过反思,我做的不好的是,每次需要续费的时候,没有及时通知到位,没有和她明确说明什么时间已经欠费了。所以,我需要改正的是这学期每次缴费时及时提醒跟进。
另一方面,缘分是很神奇的东西,有些人我们看第一眼就喜欢,但是有些人天生气场不和。我和她可能上辈子有点矛盾,比如我可能是个缺斤少两的大奸商,骗了她好多钱。所以这辈子,她一见到我就觉得不信任,觉得我骗她。如果,这件事我用不好的态度解决,只会加深两个人的矛盾,但是如果我的态度好,也有可能化解掉这个不好的缘分。尽管,现在她还是站在我的对立面,但是这件事的妥善解决,说不定可能增加她对我的信任,利益我和她接下来的接触,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根据她的每个问题,我开始耐心的回答,语气也相对比较平和,也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没有上来,不会觉得不耐烦。
最后,当我跳出这件事时,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是否有做一些让别人不信任的行为呢?比如,是不是会贪小便宜?是不是有些事情说到而没有做到?是不是对一些事有侥幸心理?这些行为,看来只是小事,但是随着行为的不断重复和积累就会形成不好的习惯,养成不适当的生命品质。“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在关键的时刻,一个本能性的错误习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次事件的解决,为我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借鉴。第一、发生矛盾时,避免一开始就产生自己一定是对的执念,而是用事实验证,自己的行为是不是都是正确的,有没有改正的地方。第二、用缘起的观点看问题,少一点评判,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从别人身上找问题。这样的做法,可以使自己处于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第三、每一次的事件的发生都是一次考试,比如这一次我要考试的是“如何信任问题”,如果顺利的跳出本能的不良解决方式,我就及格了。对于这些考试,我要跳出事件本身,想我能从中得到什么提升,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纠缠于谁对谁错的游戏,是孩子才会沉迷的行为。常思“忍辱”——接纳,不对立,即接纳事件的发生,不产生对错、好坏、善恶等对立的评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