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秘北非摩洛哥 • 流连古今多世纪

探秘北非摩洛哥 • 流连古今多世纪

作者: 简书热点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21:40 被阅读0次

摩洛哥这个国家就像它的美名一样“北非后花园”,美丽却鲜有人知。它像一颗隐藏在大西洋彼岸的珍珠,数百年来独自酝酿风采。为探秘这个美好的国度,我们集结成中国媒体代表团,一同前往当地卡萨布兰卡、菲斯和拉巴特这三座各具特色的文明城市。

卡萨布兰卡

当地时间6月19日,中国媒体团一行抵达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穆罕默德五世机场。和众多国际机场一样,下飞机后也随处可见中文广告牌,长达十几小时的飞行后眼见中文瞬间亲切不少。当地人民的友善与好客还没出机场就扑面而来:换货币窗口的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和我们攀谈起来,友善地和我们用英文打趣,甚至主动提出要和我们合影,并且互留了联系方式。

卡萨布兰卡风光

走出机场后,摩洛哥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已等候多时,搭上接待的蓝色小车,放眼望去极尽卡萨布兰卡的惬意风光:机场整体似帆,不高但开阔的空间外散布着高大的椰子树、棕榈树等。迎面吹来湿湿凉凉的海风,和到达前想象的“非洲温度”完全不同。

不出几十分钟,摩洛哥旅游局司机将我们送到预定好的Barcélo五星酒店。卡萨布兰卡的Barcélo刚装修不久,软硬件设施比较完备。工作人员训练有素,很快帮助我们一行办理入住。走进各自房间,每个房间的电视屏幕已提前预设好定制的迎宾背景:XXX, welcome.并有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种语言供你挑选。桌上摆好了酒店提前准备的宵夜:各色奶酪、蔬菜沙拉、鸡肉、培根以及牛角包、三种甜点等。还配好了免费的红酒和玻璃瓶苏打水(这种水在当地比较常见,几乎后来住的每家酒店都在用)。

休息一晚,利用白天的时间简单转了转Barcélo酒店和卡萨布兰卡。泳池和健身房稍微有点小,但也算是五脏俱全。另外2楼设立的spa空间还很富有摩洛哥的花园风情,镂空的金黄灯罩、被蒸汽温润的大理石座椅和按摩床、清水撞击玉石地面的啪嗒声,更突显这一刻万籁俱寂,让你不禁想在这里休息,享受精油按摩,忘却一切烦恼。

酒店距离哈桑二十清真寺很近,步行可到。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不但历史悠久,同时也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清真寺大殿中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夏季屋顶可以自动打开散热,寺内有电梯可直达宣礼塔顶,堪称奢华。建成后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从此成为卡萨布兰卡的新标志。清真寺主体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正门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否则就是撬也撬不开。

当天正是清晨,清真寺广场上人迹罕至,只能听到海鸥不时晨鸣,和大西洋的海浪日复一日洗礼这片土地的虔诚。

菲斯

当天下午,中国媒体团一行乘车前往菲斯,准备菲斯圣乐音乐节的报道。

一路上终于感到些许炎热,午后炽热的太阳隔着玻璃烘烤着椅背,让人昏昏欲睡。高速路两旁“北非风光”疾驰而去。

当晚抵达菲斯酒店,Riad de Bleue。这是一家隐藏在菲斯老巷内的民宿式酒店,据介绍这座古老建筑已有400年左右历史,几世纪的风风雨雨里,这座“摩洛哥四合院”几乎保持原样:没有现代科技的过度修饰,也没有“仿古”装饰的扭捏作态,所有服务人员包括老板全部着摩洛哥传统服饰。在昏暗的灯光下,走进逼仄的老巷,直到服务人员打开Riad大门,眼前所见豁然开朗。如同四合院的Riad一楼正中是大小恰到好处的清澈泳池,映衬着角落里培育多年的酸橙树倒影和柔媚的阿拉伯特色灯光,刹那间跌落仙境。

Riad院墙内外,别有洞天

Riad内景

Riad 一层餐厅

Riad三层餐厅 如同置身权游的中世纪景观

清晨吃过早饭后,中国媒体团一行前往菲斯老麦地那拍摄取景。菲斯老城集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贾小贩叫卖声不大,整个集市里却熙熙攘攘,充斥着当地顾客。整条老街集市各类商品齐全:瓜果蔬菜、肉类点心、工艺文化、通讯科技、服装饰品,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但街道干净清爽,毫不嘈杂。我们尽情游逛在老街中,询问着琳琅满目的特色阿拉伯商品:五颜六色的手工香皂、形状各异的当地香料和各类当地工艺品。

菲斯老城集市

行至一隅,抬头望去是风格迥异的木质建筑,好像屋檐似的木桩鳞次栉比地向巷内伸出手臂,正当我们抬头凝望时,导游介绍说这是当地非常古老的“水钟”,大概在13世纪左右建成,时过境迁,已没有人再重新用这种“水钟”计量时间,更没有人能说清当时怎样的契机使得聪颖的摩洛哥人民想到以水木计时。

一回头,巷内通入另一清真寺,这非但是建成于13世纪的古老清真寺,也曾用做学堂,当做教室。清净敞亮,是走进大门的第一感觉。门廊上和墙壁四处依旧随处可见摩洛哥标志性的马赛克工艺。最震撼的还是门洞上方,手工雕刻的“古兰经”。这一已经留存了700多年的古老建筑,虽经历风吹日晒,风采相比依旧不减当年。除偶尔暴露在阳光下被雨水冲刷的痕迹外,广场与建筑的白依然无比通透。据导游介绍,这座建筑竟然完全是用石膏打造的,且仅偶经维修。一座仅由石膏筑成的建筑,如何穿梭屹立在数百年的朝代更迭、风霜雪雨中,是否也和穆斯林教徒们的虔诚朝拜息息相关?我们久久站立在清真寺广场上,沉浸在肃穆与敬畏中。

走出庙宇,我们走入一家老店:专门打造摩洛哥马赛克饰品的文化工艺品店。店主向我们亲自介绍了摩洛哥花纹工艺,并有工匠现场展示马赛克工艺的锻造过程。一把小凿子,娴熟地在空白的盘子上雕出纹样。据店主介绍,整个过程工匠都不需草稿,全部的样式和造型都深谙于心,一个看上去花纹繁复巧妙的小型手工艺品需要一位工匠2-3天时间精心打造。据介绍,菲斯老麦地那城门上的马赛克图案也是工匠亲手敲上去的。

全部手工制作的铜银工艺品

工匠现场打造器具

从老店出来,我们继续跟随导游沿老街游逛。导游将我们带进“臭”名昭著的菲斯皮革染坊。进到一楼,皮革制品店店主便热情地递给我们人手一支薄荷叶,提醒我们可以塞到鼻孔里,以防参观的皮革厂气味太重。狭窄的旋转木质楼梯将我们送上三楼露天平台。放眼向下望去,便是藏在菲斯老墙内的皮革染坊。工人们赤膊赤脚地站在混凝土筑成的染缸上,使出浑身力气搅拌染缸里的液体。染缸颇有秩序地排成几行几列,里面颜色从白到红再到棕。好奇使然,我们问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导游回答白色的里面是鸽子粪便等,便于柔顺皮料。我们不禁又用力吸了几下薄荷叶。整个皮革染色工艺尽收眼底,仿佛是上世纪的工厂,丝毫看不见工业机械的身影,唯一的“设备”是木质大滚筒,以风干柔顺好的皮料。

菲斯皮革染坊

菲斯老巷

拉巴特

当天我们从菲斯赶往拉巴特,也是摩洛哥的首都。虽然不像卡萨布兰卡那样通过电影闻名全球,也不像菲斯以文化老城享誉旅游名城,但当车辆驶入拉巴特,“首都”的风采便迎面而来。比其他城市更为宽广平坦的街道、更加都市化的摩天大楼和各类商场饭店,仿佛和昨日的菲斯是两个国度、两种世界。

我们一行直接来到当地The View五星酒店。迎宾的服务人员礼仪得体,先后用法语和英语与我们问好,帮忙取号行李并办理入住。部分客房的落地窗直面大西洋一侧,落日余晖伴着音乐缓缓洒进屋内。酒店15层可以俯瞰拉巴特城市夜景,伴着微凉的海风和清澈的空气,坐在沙发边和朋友点一杯酒叙旧,可能就是久违的惬意吧。

白天有各自的休息时间,但拉巴特的一草一木引得你完全不想休息,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出门四处逛逛。我们遇到一处街道,每一户都如同私人府邸,并且每座宅邸的设计各具特色。甚至是自己选择种植的植物也在彰显屋主人的独特品味。每座府邸的大门也暗示主人的独一无二,和对家庭对生活的重视与精致品味。

拉巴特随处可见现代化的小店与餐厅,周末的白天拉巴特当地居民三两好友随处找家餐厅坐下,看球赛、聊天,在遮阳伞下谈天说地,空旷的街道上偶有三两行人陆陆续续穿梭闲逛,虽然车辆往来不绝,出租车司机也大多讲着一口法语问你想去哪里,这座城市仿佛从来没有经历过交通拥堵的困扰。一切都颇有秩序,一切都安然随意。

清晨8点的拉巴特还未从睡梦中醒来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与守卫门前的骑士

炎炎烈日下讨论采风的中国媒体代表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秘北非摩洛哥 • 流连古今多世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mj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