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晴
很多时候,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远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的多。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特别是来自父母的。当父母懂得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接纳和爱的时候,孩子必然能够更加积极面对生活。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提到了一种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
第一,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做好观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例如当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没交作业时,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
只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评判,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是客观的疑问,孩子就会说出,因为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原因,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第二,感受。
不少父母喜欢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比如父母让孩子打扫房子,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的水,就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也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父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么懒。要是孩子还是不愿意,态度可以适当强硬一点,但不能胡乱指责。
第三,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三种反应选择。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妈妈听了多有以下三种反应:
一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二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三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父母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多通过沟通来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第四,提出具体的要求。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绑架。孩子一般听到这些,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而且还会继续慢慢悠悠。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5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和父母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差距。很多在父母看来很容易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真的还不会,没有学习过。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随拍街边蔷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