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今年八十有二了,虽然霜雪染白了青丝,明显地可以看到母亲宽广的额头被岁月之轮辗下一道道深深的辙印,但这对一向耳聪目明的母亲来说,丝毫未受到影响,照常像往日一样思维清晰,谈吐自如。
唯一遗憾的是,母亲那原本清澈、炯炯有神的目光,此时看上去显得有些浑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也许是前段时间,由于“大哥”因病去世,在背地里偷偷地流了许多泪水的缘故吧。
说起母亲,一生也算是历尽坎坷,无法用寥寥数语描述。
有关母亲的故事,还是从六十多年前说起吧。
母亲和父亲喜结良缘,还得感谢我的二姨妈呢。二姨妈是母亲的二姐,在解放前就嫁到和父亲同一个村子里,因相互离得不算远,对父亲知根知底,觉得我的父亲是穷苦人家出身,根正苗红,年轻有为。经二姨妈介绍撮合,就这样,母亲嫁给了时任本村新中国第一位村委会主任的父亲。
据母亲讲,小父亲九岁的她嫁到父亲家时,才知道父亲的家境比想象中还要贫寒几分,一栋一进两重共六间瓦屋,还是父亲和大伯合伙,用东挪西借,七拼八凑而来的钱粮,雇请泥瓦匠盖的。父亲分得的前重三间瓦屋,因资金不足,还没有粉刷石灰浆,光溜溜的墙上连一根挂东西的小木棍都没钉上。家里仅有一面土灶、一张木床、两只碗和两双筷子而已。
母亲自嫁给父亲后,每天早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西边那堵墙上斑斑驳驳的些许光影,就是初升的太阳光透过东面砖缝投射在上面的。
母亲说,当初走进这样空荡荡、冷清清的瓦屋,对未来并没有过高的奢望,只想有一个安稳的婚姻,只要父亲知冷知热,对她疼爱有加就心满意足了。因此,母亲没有嫌弃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父亲,就这样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地和父亲过起小日子来。
母亲自从嫁给父亲的十二年中,陆陆续续为父亲生了四男二女共六个孩子。真的很难想象,当年的母亲和父亲养着那么多孩子,在如此逼仄狭小的三间瓦屋里,是怎么熬过来的。
后来,随着孩子的逐日长大,母亲和父亲商量,再盖一栋大瓦屋,以解决两室再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生活的窘境。可是,在当时若想盖房子,首先得有充足的粮食,留给做工的人吃。在那个靠挣工分换口粮的年代,家大口阔,只靠父母两人出勤挣工分,这些粮食从哪里来呢?这得靠扎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挤出来呀。
母亲和父亲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开始付诸行动了。从此,母亲带着我们这群最大的只有十二岁,最小的妹妹还在襁褓中的六个孩子,(此时的弟弟还未出世呢)每天晚上就匆匆洗完手脸,不再吃晚饭就哄着孩子上床睡觉。这样省吃俭用了三年后,才筹备好盖房子用的粮款。
当母亲和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前前后后花了一年时间盖好新房后,这时,最小的弟弟也出世了,此时计划生育已开始,母亲就主动去做了绝育手术。
正当全家人欢天喜地搬入新家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中即将毕业准备推荐上大学的大哥,年仅十六岁,却因多年忍饥挨饿而失去免疫力,突然患上急性黄疸性肝炎而病倒了。
在搬进新居后的第二年,即大哥在离他满十七周岁还差三个月的那年春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母亲为此肝肠寸断,捶胸顿足,整日以泪洗脸。母亲总是喃喃自语,说是自己断送了大哥年轻的生命。
那时,我还刚刚蹒跚学步,对四十余年前就去世的大哥,没有什么印象。后来,我们管二哥叫“大哥”了。
母亲听说住在同一塆里的盲人先生算命很准,于是,把自己和父亲的生辰八字报给先生算,先生掐指念叨着“子丑寅卯”“甲乙丙丁”等,告诉母亲说她和父亲命中注定只能留下四儿两女。
直到这时,母亲才如梦初醒,原来一切都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是非人力所能为之的,生性倔强的母亲从此一心向善,信了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
打我记事时起,母亲就常常每逢初一、十五这两天,带着我上附近的寺庙去烧香拜佛。那时我偶然发现,寺庙里的观音菩萨和母亲的眼睛很相像,我多么想自己的单眼皮眼睛变成像母亲一样丹凤眼、双眼皮呢。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家里的田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在村里任职二十多年的父亲也卸任回家了。从此,母亲和父亲形影不离地在家侍弄着几亩薄田,并且,为了供我们兄弟姐妹六人读书,还养了一头牛和一头一年下两窝崽的母猪。
三十多年前,没有儿子的堂叔因独女远嫁外地,就强烈要求母亲和父亲将我的“大哥”过继给他以续香火。这时的母亲和父亲考虑到还有几个孩子要念书,家里负担过重,就忍痛割爱,让时已二十岁的“大哥”跟着离家十余里的堂叔过日子。
堂叔健在时,给“大哥”订了婚。一年后,堂叔去世,为了怕耽误“大哥”婚事,临终前,交待“大哥”安排他的后事后,一定要在年内把媳妇娶回来,不然,他会死不瞑目的。后来,“大哥”为了完成堂叔的心愿,终于在堂叔去世的那年底,将嫂子娶回家。早先,母亲生怕“大哥”的那桩婚事,会因堂叔的故去而黄了,现在,压在母亲心头的那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毕竟,“大哥”已是有家室的人了。
“大哥”自从离开家成家以后,因生活忙碌,一年当中,只偶尔回来几次看望母亲和父亲。母亲经常念叨,说自己对不住“大哥”,因为离家远,也没时间去带“大哥”接二连三生下的四个孩子。因为,那时,我们剩下的几个兄弟姐妹五人,还在学校念书。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我们都相继读完书。一姐一妹也嫁到了异地他乡。我们剩下兄弟仨,接着又一个个先后结婚生子,纷纷完成繁衍王姓家族后代的历史史命,而这时,母亲和父亲也已进入垂暮之年。
十三年前,年逾古稀的父亲撒手人寰。这时的母亲,知道一切皆有定数,任何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的魔咒,再说,人死不能复生,没有像别人一样悲恸欲绝,这样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不仅于死者无益,而且担心会连累我们。因此,母亲在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再没有陷入深深的悲伤中而不能自拔。还是像往常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今年清明节的前几天,“大哥”因病突发而离世,相信佛教的母亲,觉得一切皆有定数,并没有因白发送黑发而痛苦不堪。母亲说她对“大哥”最愧疚的是,没有帮他带一天孩子,另外,“大哥”生前想将家搬回来的愿望,也没帮他实现。因此,母亲再三要求我们兄弟三人,无论如何,要将“大哥”的灵柩迎回来,葬在王姓的祖坟山上。我们兄弟三人就在嫂子和侄儿许可的情况下,满足了母亲的心愿。
清明节这天,我和弟弟祭拜先人扫完墓后,就回到家里围坐在母亲的身边,母亲和我们聊了很久。最后,她说,她生下的五个儿子,现在只剩下三位了,要我们兄弟仨齐心协力,有能力就一定要帮助“大哥”的孩子一把,千万要记住古人所说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听着母亲的谆谆教诲,我情不自禁地搬着凳子紧挨着母亲坐下,叫弟弟拍下了我偎依着母亲那温馨的一瞬间,此时,我的心里暖乎乎的。
突然,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轰隆隆地响了几声炸雷,一阵大风将房门吹开,这时,才发现外面下起了雨。
我生怕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惊吓了母亲,于是,急忙起身去关门。我望了望门外哗啦啦下着的雨,随口嘀咕着“这鬼天气,真恼人”。
我关好门后,转回头看到正在和弟弟拉家常的母亲稳稳地坐在那里,显得很慈祥、从容、安定,像我小时候常常见过的观音菩萨那样庄严、美丽。
母亲看到我冷得有点哆嗦,忙叫我添加衣物,她说年纪大了,再也不能好好照顾我们了,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她操心。
是啊!在母亲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看到母亲对我们那慈爱、关切的眼神,顿时,我那颗因在外漂泊多年而变得有点麻木的心悄然融化了。
这时,不再觉得外面雷电交加、凄风冷雨可怕可恶了,因为,母亲就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好像一把撑开的巨伞,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网友评论
朋友需要常串门,
有无礼物不重要,
点赞好评最提神。
为天下所有母亲点赞!👍👍👍
希望多点母亲的特写来表现出母亲的品质
我们要让老母亲们永远活在中国人的心里
野猫今日文一章
写写母亲话家常
六十年前嫁人妇
家徒四壁白手家
前后生了七个娃
一生操劳为小家
先是白发送黑发
肝肠寸断信佛家
八十有二好身体
神态犹如似菩萨
野猫围着母亲旁
心里开着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