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家乡小镇,变成了堵镇,去摄影展路上的车辆挨挨挤挤,半天不挪一步地,坐车的人早下去了,只留下司机在里面打瞌睡。步行,也成了难题,人们不得不在大巴车、小轿车、三轮车的夹缝中扭行。
不过,如潮的车辆是去景区游玩的,我们要去的艺术区,一点儿也不拥挤,硕大的陶瓷厂院内,只有几位身穿制服的保安懒懒坐在门口椅子上,偶尔抬头看看我们,更多的时候在漫不经心扒拉着手机,展厅内,除了我俩,还有两个十三四岁的男孩,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展厅穿梭,似乎不是欣赏照片,只是对这里的摆设感到好奇,我们也不懂摄影,只是愿意拿出时间亲近美。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不再是文盲,而是美盲,我严重同意。
占据三间展厅的牡丹微距照片惊艳了我,微距下的牡丹花已经不再是花的样子,人类微距看花,可能像动画片中穿梭在庞然大物间的蚂蚁吧,花瓣也如山,花蕊也如峰。
花瓣,质地如绸,在光的映照下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真想扯下一片来,裁成衣服穿在身上。
想象着摄影师在花瓣间沉醉,一定极为美妙。
一组茶馆老年男人的脸谱同样让人震撼,几十张不同的脸,角度不同,表情不同,手中的道具不同,都被处理成黑白色,都有雕塑一般的刚毅,都写满岁月的沧桑。欣赏这样的照片,需坐下来,来一杯热茶,伴着氤氲的烟气,慢慢端详,细细咂摸照片背后的故事。
有一组拍摄老家的照片,低矮的老屋,破败的院墙,熏黑的灶台……老人或含饴弄孙,或忙于手中的活计,或悉心照顾生病的老伴……看到这组照片,仿佛走进岁月深处,我想给它们取名温暖,这里是在外打工的儿女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想给它们取名时光,这样的院落里,藏着很多人的快乐童年,虽然已经停留在岁月深处,每次触碰,内心都会柔软。
走过再多的名山大川,也抵不上这些破败院落的风景,这组照片并非在摄影技术上取胜,却极有情怀,让人过目不忘,这里有父母,有童年,有记忆,是很多人的精神家园。
举车轮
艺术是相通的,在欣赏画展的时候我常常想到语文,这组照片构思巧妙,这组照片有情怀,这组照片细节刻画逼真……
承载着人们不同时代记忆的老照片,与废弃的陶瓷厂车间的相遇相得益彰,很容易把人拉进那个正渐行渐远的时代。
生产线上的展览
展厅内的幕布,是否有你的回忆
照相馆里的记忆
小镇摄影展已经举办了四届,去年,是在古会一隅的农家石墙院落间,陡斜的山路旁,斑驳的石墙上,杂草丛生的树林间,也到处悬挂着照片,高大上的摄影艺术就这样在山村落地生根了。
又一次到古会艺术区,见到几位摄影爱好者也在欣赏,一打听,原来是来自湖北襄阳的朋友,对小镇的摄影展很感兴趣,加了我好友,希望再有活动能通知他。
其实,一直都不缺少美的追寻者。
红辣椒与peizi拼成的“摄影展”
摄像与石墙
摄像与树林
老公说,要结识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难道,我已经是一个有审美力的人了?呵呵!
走近美,才能发现美。
虎头帽
虎头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