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压力太大,晚上回去就我一个人,还要面对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岳父母,你不知道我有多孤独。”
虽说是借了一点酒,但我却知道,这是他最真实的心境。
孩子上大学走了,夫妻二人分居两个城市,各自忙碌。妻子是人民教师,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一天征战在学校,晚上天黑回到家。“她也很辛苦!”他心疼地说。
“我每天在学校,有各种事,教学的,安全的,校内的,校外的,家长的,学生的,上级的,社区的。每天是各种忙碌,各种事情。有时候晚上有个应酬,或者三五友好友相聚,喝个小酒。醉与不醉,全在心情。有时候想借几杯酒故意把自己灌醉,好让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昏昏然睡去,也是个解脱。有时候喝大了,都不知道怎么回家。朋友把我朋友送回家,连个热水也没有,说话的人没有,真的感觉到生活过得很单调。”
他的话我深有感触。即便两个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也难得有时间说说话,难得有机会一起吃个早饭,吃个晚饭。大多数夫妇,把生活过成了同事战友间的相聚。
有人说我生活的是个五线城市,但我们也忙得没有时间做早饭、做午饭。早饭基本是凑合,午饭都在单位,晚饭很多时候是一个人的晚餐。更何况他,夫妻俩在两个城市。更多时候是电子设备的沟通。
想起习总书记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把家庭变成了旅馆,每天匆忙回家只为了休息,凌晨匆忙离家,为了奔上工作岗位。身体的住处也许有,心灵的归宿也难得。更多时候,心没法静下来,定下来。
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我却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其实,任何打动人心的句子都不是治病良药。无论高与低,快与慢,累与不累,都是自我感觉,需要自我调适。多少次,无助感,无力感困住了我,攫住了我,我也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了,然而,一觉醒来,太阳照样升起,活力满满回笼,出发吧,中年!一路开车,迎接新的一天。
没有人真正理解高处有多寒,即便处在同样的位置,寒也不一样,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度过寒冬的。
就像今天,一群人在桥头。能说心里话的也就一两人。
冬过了,春才蹒跚出门,不急,让心随最后一缕冬风慢慢等待。等待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所谓高处不胜寒(20193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