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湖心亭看雪备课参考

湖心亭看雪备课参考

作者: 一身书生气 | 来源:发表于2021-10-20 21:12 被阅读0次

用一个小话题说景之奇。

老师给出几个角度供参考,这样学生说起来会更有方向感,更有针对性。

色彩之奇,构图之奇,三”与“之奇,量词之奇,视角之奇,情怀之奇

这些小话题从各个角度品味景色之奇,并且能够准确抓出张岱笔下大雪后湖心亭的特点。

色彩是以白为主,除了白色还有一些灰色、黑色。总之是比较单调的颜色,这种黑白灰构成的冷色调系,给人一种洁净苍茫的感觉,就像中国水墨画,素雅,安静。

构图主要是视角变化,先是仰视,看天、云,白茫茫的一片;接着俯视,水面也是一片白茫茫。这是整体之景,白色的基调,纯净,有一种空寂。接着写具体景物,湖上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只能看到长堤、湖心亭、舟和舟中人。这个是由远及近的视角。为什么要写影子而不直接写景?把湖上影子改成湖上之景行不行?影子是虚的,也是作者俯视的视角。说明作者是低头看湖的。先看天,再看湖,这白茫茫的一切,有一种飘渺之感,宛若在仙境。

三个“与”字,看似重复多余,其实有一种排比的气势,有一种融合感,又有一种流动感,好像天、云、水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形成一种苍茫感。这就是张岱写景的高明之处,这一个景物描写也是常考的,当考到这个景物,我们要能够描绘出景物,明白写景的手法——白描,没有加任何的修辞和艺术手法,就是白描,天然去雕饰。

作者先绘大背景:将天长水远,雪瘦江寒的清冷一笔泼来,这是最有中国古典意境的山水泼墨。继而以极其凝炼的笔法,将一个个小镜头特写推出。“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言人间景物之小,让人感慨天地之悠悠,人生之渺渺,颇有佛家禅意。短短几句,便实现了大与小,远与近,虚与实,物与人的融合。游动的视角与静默的山水在瞬间成为一种永恒,一种不忍惊动,不容打扰的永恒。

写景知识点:

1.描绘景物:湖上弥漫着水汽凝结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粒人罢了。

2.写景手法:白描,由远及近,作者把雪后西湖仅能看到的影子集合在一起,抓住“影子”的特点,妙用“横”“点”“芥”“粒”等量词,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相关文章

  • 湖心亭看雪备课参考

    用一个小话题说景之奇。 老师给出几个角度供参考,这样学生说起来会更有方向感,更有针对性。 色彩之奇,构图之奇,三”...

  • 【备课】《湖心亭看雪》之金陵

    地名中的传统文化魅力:金陵 “金陵”之名起源于楚威王灭越后凭山海之地利在石头城处筑金陵邑,后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

  • 【备课】《湖心亭看雪》之独

    独 1.一种自我选择 时间:大雪三日,更定。 作者特意等到“大雪三日”、“是日更定”才启程看雪,此时雪景已蔚为壮观...

  • 【备课】《湖心亭看雪》题目解读1

    这节课准备从题目入手。 一、读题。 1.解题:题目什么意思。 张岱到湖心亭看雪。 2.这个题目有三个词语构成:湖心...

  • 【备课】《湖心亭看雪》题目解读2

    题目中的看,不可缺。 围绕一个“看”字,可以自然延伸出和谁“看”,何时何地“看”,怎么“看”,为什么“看”,“看”...

  • 思维导图练习第十七天《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 你再不来,雪都下好了(杭州雪景)

    最爱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文章做到极致处,大概就是湖心亭看雪的样子。 本来想去西湖看雪,却害怕人群拥挤,一个人赏雪...

  • 临终关怀

    来生不堕恶趣 HDZGGW 湖心亭看雪客公众号 昨天 点击上方蓝字“湖心亭看雪客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 投稿邮箱:...

  • 茶水相逢

    (一) 1,湖心亭看雪 三伏天读《湖心亭看雪》,暑退一寸。若去湖心亭,此时则无雪可看。 即取西湖明前龙井,以去岁苿...

  • 争鸣让思索更深入

    在《湖心亭看雪》备课过程中,我可谓是极尽所能、全力以赴。在范读环节更是精心准备、反复背诵,走路背、吃饭背,以致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湖心亭看雪备课参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lx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