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继续阅读《奶蜜盐》——“允许并帮助孩子进行各种尝试”,作者从自己的经历说起,说明小时候做过的“无聊”的事,对后来他做事时毅力和恒心的养成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东西就得允许他去尝试,有些傻气就让他尽情冒好了,哪怕做错了,这些错误也会给他教育,让他获得一种自我判断的能力,学会对自己的保护。”作者的观点我深感认同,孩子就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重要的是作为父母怎样看待孩子的尝试与傻气 。假如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所谓“无聊”“傻气”与不懂事挂起勾来并横加干预,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就会大大减弱。
我以为,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尝试的事情太多了,就如这次研学,尽管是本地开发并评审出的研学课程,其内涵还是挺丰富的,但个别家长以为自己带孩子去过了某个地方,就觉得没必要研学了,岂不知,父母的决定,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在集体中锻炼的机会,也少了一次探索发现未知,增长见识的机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场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伙伴,世界如此不同,但父母以一隅窥全貌的心态或者说思维模式,让孩子游离于集体之外,那真是太可惜了!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一书的作者,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曾经从神经科学角度探讨并揭秘了很多儿童教育的误区与迷思,他说:“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家人了解这一点。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对孩子发展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中,又有多少父母,对孩子的兴趣了解并全力支持给予鼓励呢?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接纳孩子的“无聊”和“傻气”,要搭建平台让孩子大胆尝试,相信经历即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