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万老屋遗存乾隆石鼓,镌刻着“叔侄同登”的佳话

万老屋遗存乾隆石鼓,镌刻着“叔侄同登”的佳话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5-10-10 07:45 被阅读0次

从公众号“田埂边的乡村故事”文章中得悉,田头乡闵山村万老屋遗存乾隆年间的八只石鼓,其上镌刻着万姓“叔侄同登武举”的佳话。我对具有年代的人文历史建筑物件很感兴趣,岂有不亲睹的道理。

闵山万老屋

即查寻地图,在闵山村部南边不远有处“万老屋”,或就是石鼓所在地。到了闵山村部充电,便步行去万老屋。过一弯,上一坡,在坡顶询问,指说就在前面大路边。

来到坡下塆谷,但见瓦房数间,有一定规模,即是万老屋。先来看石鼓。八只石鼓,分置老屋两边。老屋南边有一条小河,水源头上有口石头围砌的泉水井,当是老井。可以想象,当年万老屋居住众多人口,以及前后附近人家前来挑水、浆洗的情景。更让我回想起自己少儿时的老屋,门前也有小河,早晨媳妇们不约自来,在小河洗衣服,木棰梆梆棰衣声,彼此家长里短的嬉笑声,岁月犹在。就在老井与田埂间的岸边上,叠放着四只石鼓,两两上下相叠。掀开上面盖着的铁皮板来看,石鼓面径约60厘米,中间有圆孔。石鼓形状大小相当,除刻字区别处外,细微处可分作两种,一种是鼓腰三分之一位置各刻有两道环线,增加了美观,犹似“铁箍”,另一种则没有刻线箍。

露置于上部的两只石鼓所刻字迹:“清朝乾隆戊午科举人万年清立”,乾隆戊午年,即公元1738年;“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举人立”,乾隆十七年,即1752年。

另外四只,放置于老屋北边大路里侧,认出其中上刻:“乾隆四年春月吉旦立”,乾隆四年,即1739年。最早距今有280余年。

据当时万氏后裔所说,八只石鼓是为叔侄两代人各自中举所留下来的。其中署名“万年清”者,为叔。一位七十余岁的婆婆形容说,其“人有一丈二,膀角有四尺围”,把石头当骰子玩得滴溜转。言其中武举祖先形貌魁梧,力大无穷。中了武举,必有相当硬实力,是练家子。过去冷兵器时代,力大能打,便是实力优势。

另一位则是其侄,对应的当是所刻乾隆十七年中举者,叔侄相隔14年,皆中武举。

据那位婆婆说,叔叔中的是武举,侄子中的则是拿笔的文举。具体情况,目前没有确切来源依据。但可以确定的是叔侄同中举的事实,因为石鼓上刻的字便是印证。

婆婆说,之前曾有六个人来想买(石鼓),拿金子银子,我们都不会卖。“乾隆古迹,子孙后代都不能卖。”婆婆言语中,既有一种自豪感,也有对古迹的保护意识。

婆婆还讲了一个有关石鼓的故事,说扫四旧时,有个石匠想把它碎掉,他在来的路上,人就先死掉了。意言石鼓或中举祖先具有神力以护佑。

除了八只石鼓,还遗存有四对旗杆夹石,现当老屋大门前台阶踏板。在惠州,多见旗杆夹石上刻有相关功名内容,而刻在石鼓上的,还是头一次见到。

八只石鼓和旗杆夹石

说到中武举,到底有多难?又有怎样的功名?

提到古代科举,我们常多关注到的是文举,譬如北宋大文豪苏轼,于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时年才20岁,是相当厉害的。除文举外,还有武举。

武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军事人才的科举科目,由武则天于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正式设立,比文科举晚了约百年。武举也设有童试(在县、府进行)、乡试(在省城进行)、会试(含殿试,在京城进行)三级考试,考中者分别获得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的称号,而最优秀的考生则能摘得武状元的桂冠,但武举出身地位始终低于文科进士。考试涵盖马射、步射、举重等项目。冷兵器不能适应逐渐发展的新式战争,随着时代进步,大清帝国走向衰落,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举制度才被宣布废止。所以说,科举是古代社会制度的产物,而武举受时代环境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

但不管怎样说,中了武举也是了不起的。在当时,等于是通过了省级考试。那个时候,三年一次,一个省只有一两百个人能考上。中了举人,就有做官的机会。万年清有没有做官,做了什么官?尚不清楚。

如今,四只石鼓置于门前路边,旗杆夹石作为门前石阶踏板,昭示着历史的过去,云烟飘散。但我觉得,它们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想起当天一位万氏中年后裔问我这样做的意义?确实,在现实生活面前,我访记这些物件建筑,似乎是一件叫人哂笑的事,以为闲得无聊。我的回答,一是对人文古建兴趣使然;二是对当地人文古建相关历史文化的记录,使更多的人知道并多一点了解家乡,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在这里补充,对于万老屋万姓,是家族的荣耀,更是家风教育传承的好榜样,是一种鞭策激励。

关于万老屋石鼓刻记内容,这里记录或有误或不完整,希望能确凿完整信息,并得到妥善保护。

万老屋,老屋老井(2025.10)

相关文章

  • 石鼓文

    昨天听讲座,罗哲老师介绍石鼓文。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刻在十个鼓形石头上的文字。这些文字是我国遗存的最早的比较多...

  • 登宝鸡中华石鼓园石鼓阁

    登宝鸡中华石鼓园石鼓阁 @太白山人 石鼓阁高御太空, 阁下美景似仙宫; 身在云霄尤恋世, 回头环视陈仓城。

  • ”乾隆孝粉“汉白玉碗

    乾隆孝粉是乾隆年间的一种玉碗,底部刻着篆字,上书“乾隆年制”,后有有人误念成“乾隆孝粉”,因名字通俗易解而流传。“...

  • 《国家宝藏》第一集观后感

    看了《国家宝藏》,一开始是为了看谜之自信的乾隆的那各种釉彩大瓶,却被石鼓圈粉了。不止因为梁金生一家三代守护石鼓的故...

  • 登石鼓阁  作者  桉树

    【七律】登石鼓阁 裁红点翠作花格, 戟透梭回篆响蛇。 铁马猎围鞭紧策, 银霜出鞘剑舒歌。 云雷荡气青铜漏, 陵谷摇...

  • 纪晓岚巧联妙对

    纪晓岚巧联妙对 乾隆帝爱文墨崇尚才子,纪昀少年登弟很是得宠,常与乾隆相伴。一次,乾隆与晓岚对句为戏:乾隆说: ...

  • 千古风流-曹雪芹

    上接:《北京:偶然发现的曹雪芹老屋》 本集介绍《曹雪芹家世》展览的【千古风流】部分 乾隆二...

  • 关于曾祖父的爱情

    老宅的瓦片还算完整似乎未曾掉落 柱子有些地方开裂了缝隙很细却延展的很长 窗棂上刻着飞禽走兽 布满青苔的石鼓墩看起来...

  • 书生采风

    值写生西至宝鸡之际,上石鼓山青铜器博物馆,一览文明之遗宝,感中华之博大,赞先民之智慧结晶。登石鼓楼,近睹渭河,远眺...

  • 遗存

    还在意,还喜欢 拂风过去,却只留下空白 失望着,轮回着心缩世间 尘埃落定,我仿佛静默了空洞 想斩断与你的旧梦 薄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老屋遗存乾隆石鼓,镌刻着“叔侄同登”的佳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nh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