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地说,我是从2020年才开始想要认真写作。
我对于自己说的喜欢写作,曾经也在很多年里,只是停留在想法层面。所以,这么几十年来,似写非写,也很容易被外界的事务打断写作频率。
现在,回想过去,反思过去,觉得自己浪费许多本可以使用起来的时间。但在以前的当下,因为没有自我觉知和觉察,也很蒙昧,更是认为还年轻,还有漫长的时间。因此,不懂得如何用时间来成全自己。
喜欢写作,并不代表真能写作。理想和现实之间,需要落地的行动践行。写作就在于不断和持续地一年接着一年写。在写作里,忘记时间,只有自己和文字待在一起。
写作需要积累。无论是写作功底、写作技巧,甚至是写作的成熟度,都需要慢火炖补品似的,花心思,花时间,花精力,花耐心,等待“炖”熟。
在我反思和反省自己对于写作上种种不足和不够时,我感受到写作挺困难的地方,是如何超越写作瓶颈。
写作瓶颈,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瓶颈”。比如写作懈怠,没东西可写,写作得不到认可的沮丧自卑,写作不能变现时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写作,找不到自己的写作专长或领域等等。
处在瓶颈期,因“瓶口”的狭窄,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写作上好像无路可走,可能就选择放弃。
我想,我们能不能在意识到的“瓶颈期”内,更宽容大度地对待自己。打个比方,原来自我要求写作日更千字文,但感觉到有些疲惫或者不想写了,那么,今天就先允许自己先写个几百字,给自己缓冲的机会。而不是绝对地紧逼自己。
紧逼,被动式不利于成长,只会徒增倦怠。
不要害怕写作的“瓶颈期”,理性对待即可。我们毕竟是人,不是神。事事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所以要懂得谅解自己,理解自己,准许自己。这也是爱自己。
在写作“瓶颈期”里,只是宽松和宽容地写,从而调节因急于突破“瓶颈”而产生的各种焦虑、焦躁情绪。让写作者的心安静下来,写作的思路才有可能被某个时刻,亦或是某个瞬间打开。
作家木心有一诗叫《从前慢》。我非常喜欢这个标题——从前慢。像从前,异地之人,通过写信交流。写信,是心、脑和笔共同使然,写给对方的信,是交流,也是感受、梳理和对方关系的过程。
在等待收到信的那几天里,正是这种邮寄的“慢”。让我们有时间在期盼里更深的体会写信人这份情的凝聚。
我觉得,人最重要就是要在任何时候,都要念及情义,念及恩义。
有恩有情有义,就是爱。像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
体会“从前慢”,真美!
写作,也需要“从前慢”。慢一点,多体会文字,多感受文字携带的情感。
如果写作成为像我们平日的吃饭和睡觉那样的日常所需,我觉得这是写作者真正需要的写作频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