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读《道德经》之感

宋读《道德经》之感

作者: 月亮木木的紫屋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11:25 被阅读0次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一部传世经典著作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它就像一部写满密码的天书。

宋读《道德经》之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一部传世经典著作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它就像一部写满密码的天书。后世有无数的学者都尝试对它进行解读,对其探究出更多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以及在思想上的高度和深度。至今无有著作能与其相提并论。几千年来,古今中外,有无数的思想家和名人都对其的境相所追捧,当然一直被追捧,从未被超越。

宋读《道德经》之感

这部经典著作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世界哲学的发展亦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外有很多大哲学家都对《道德经》推崇倍至,如尼采,黑格尔,康德等等这些大哲学家,也都对《道德经》做过高度的评价。

短短5000多字的文言大义,用四个字"博大精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内容丰富到无所不包,涵盖修身、处事、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等等。读过《道德经》的朋友会发现,它的语言简洁凝练,高度抽象,诗化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韵散结合,节奏感强,大部分都是至理名言,有"天长地久、上善若水、少私寡欲、功成身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等。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及富哲理性和感染力,毫不夸张的讲,还可能是人类思想史上单位文字思想含量最高的哲学著作。

宋读《道德经》之感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例可以对比一下,在《圣经》开篇创世纪,神造世间万物用了七天,第一天造什么,第二天造什么,到第七天完工。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宇宙可以生成天地万物?用13个字给出了答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明确指出了万物为道所生,一二三是道创生万物的过程,这也是老子宇宙生成论的由来,也叫道生万物说。

宋读《道德经》之感

"道"是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宇宙的终极法则。而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精华,道家思想的主旨是自然和谐,也就是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没有哪一个神或上帝来创造,他本来就是那样的状态,天然就是如此,这就叫做“自然”。人效法于地,地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天地人都是自然而然从“道”中产生的。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气呵成的联珠修辞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都精辟地概括出来,道法自然,囊括了天地万物的属性,宇宙间天地万物均效法道“自然而然”的规律,而道的本性就是“自然”,所以道以“自然”为法则。

宋读《道德经》之感

“道法自然”,用今天的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感觉那么累?主要是心累,当某一天鼓起勇气撕下各种人设的伪装后,反倒轻松自在了许多,为什么?回归本真,自然而然,本来就是那个样子,这就是道法自然的体现。

宋读《道德经》之感
最后提一下道家养生,对我们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的现代人,最值得推荐的就是静坐调心,因为简单易操作,一颗骚动不安的心是产生很多问题的根源。所以,道家的静坐调心是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之一。
宋读《道德经》之感

大道至简,虚极静笃。在《道德经》第16章,第一句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所以“虚、静”者,按一般解释,就是“心中无念为虚,念头不起为静”,意思是把心灵放空至“极致”。让心灵安住在虚静之中,排除一切蒙蔽心灵的私心杂念,坚守清静,顺应自然。虚与静,两者互为因果,这是道德本质,也是修身的根本。从养生层面来看,唯有亲近人体经络和气血才会正常运行。

宋读《道德经》之感

那如何能接近虚静的状态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先从静坐开始,不要求具体的姿势或一定的仪式,无论是盘腿或直接坐在椅子上,都可以。但是要把背挺直,坐椅子的三分之一,10分钟,15分钟,30分钟都可以。这个可以因人而异,最近做本人亲身验证过多年,效果好不好,我想郑重的告诉各位,谁做谁知道。反正静坐不用花钱,也无副作用,不仅修身养性,还能返老还童,不信你就试试呗!

宋读《道德经》之感

在静坐中,人体的机能得到修复,身体耗氧量会下降,体温也会随之下降;通过长时间训练可以达到入静的状态,把机体代谢降到最低点,人体将进入最节能的模式。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通过静坐还可以训练自己专注的定力,同时能释放压力和情绪,让内在的生命与机体得到滋养,从而获得更加健康的身心,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和生活中去。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宋读《道德经》之感

作者:宋学方

宋老师每天读《道德经》已十年有余,每每读后感悟都会有所不同,几次读至情深之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无不为老子博大精深的深邃思想所感动。

以上文字是听宋老师在线上分享语音,我整理成文字在简书与大家分享共勉。

相关文章

  • 宋读《道德经》之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一部传世经典著作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它就像一部写满密码的天书。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一...

  • 读《道德经》之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

  • 关于读《道德经》首句感怀之作业的解读与要求

    一.题材:读《道德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之感怀 1.解读:《道德经》虽短短五千言,但其义涵盖之深之远之博却远超...

  • 《读《道德经》之感想》

    老子出函谷关,著五千言,留下经典与世人传诵。千百年来,老子的思想传承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闲时翻看《道德经》,不...

  • 悟我之心

    黄香玲 简书作者 读道德经柔以胜刚之感,不要忽视自己的柔弱,加入你想要并且可以做到以柔克刚的话,就是变强大的...

  • 今日读《道德经》之感想

    道德经 (第15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 574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文/满 读《道德经》之感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句话我很喜欢,意思是说,有给了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

  • 悟我之心

    黄香玲 简书作者 读道德经往而不害之感,作为管理者来说,如能掌握好每个员工的脾气秉性,并安排好工作,这样既...

  • 道德经

    道德经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句句落音,颤颤迷茫之感,油然而生。读至八十一最末章,一颗心仿佛坠入...

  • 短说“不知不愠”

    与其说是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倒不如说还是读《论语》了,读一本读后感的书,既是感作者之感,也是感读者之感——特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读《道德经》之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qo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