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新闻上看到,一女孩辞去护士当滑翔伞飞行员。
新闻还挺克制的,没有煲鸡汤,也就引用了一句女孩的话:“在天空中看得更开阔,感觉比上班更有乐趣。”
现实生活太残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躺平和硬扛成了主旋律,我们总觉得普通如我,没有资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但是夜深人静,当我们想到那些原本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按部就班的人,因为生活的契机,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真的一点也不心动吗?
本田健先生在《你真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天才》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天赋的,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
他根据天赋被使用的程度,把我们的状态分成了4个层级。
第一层 麻烦层级
处于这一层级的人,做的是完全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不仅自己没有价值感,也给别人带来麻烦。
收入当然非常低。
第二层 普通层级
处于这一层级的人,做的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工作。
替代性非常强,工作的价值感很低。
收入自然也较低。
第三层 优秀层级
处于这一层级的人,做的是自己擅长的事情。
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可、正向的反馈。
通常拥有高收入、显赫的社会地位。
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从工作中感觉到幸福,他们很努力去维持较高的水平。
第四层 天才层级
处于这一层级的人,天赋完全被释放出来了。
他们没有“已经足够好”的感觉,而是不断追求升级,乐此不疲地投入于毕生的事业当中。
他们的收入可能非常高,但也可能很低,但他们都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体验到幸福。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身处第一、二个层级,很明显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还会继续做那些工作呢?
首先,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其次,我们在长期的负向反馈中,认为自己就是无能、平庸之人,并没有更好的机会可供选择。
那么优秀层级和天才层级要如何区分呢?
优秀层级和天才层级从外在成就来看,确实很像。
但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是否觉得自己很努力,是否有内驱力。
优秀层级的人受外在驱动,努力工作,期待假期。
而天才层级的人,觉得工作即放假,享受其中。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能被这段话打动的人,或者说能注意到这段话的人,或多或少,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有一些迷茫与不甘心的。
如果先不去考虑是否能做到,你真的愿意自己的一生就在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吗?
或者身处第三层级的你,真的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人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