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浏览简书,读到几篇关于对写作思考的文章,颇有感触。结合自己的思考,概述如下。
一、写作是心灵成长的需要——这是写作的原因和功用。
蒋坤元老师在《红尘书香》一文简单回顾自己写作历程后,说道:“书上说,但写作就是写作,事实上它和任何的功利盘算毫无关系,它是一种身心完全浸润在书之世界的忘我。”
“写作就是写作”,说得真好。写作不应是外在力量的强制,也不应是外在名利的诱惑。而是你心灵的呼唤,是你成长的需要。无论最初的起因是工作的原因,还是生活的原因,说到底,能让你动笔的最终原因,肯定是你对工作对生活的观察思考非用文字记录不可,是心灵成长的需要。写作能让你目光敏锐,促使心灵成熟思想深刻,让你自信,给你力量。至于名和利,那只是外在世界给你的附产品,是“身外物”。
我选择简书的原因,不就是为了有一个平台,能写写东西“安放自己的灵魂”么?不应让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遮蔽了自己的本心。
二、写作永远在路上——写作的历练方式是坚持,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沧海沧浪在《写出来,你就上路了!》中分析了一些有想法没行动的人心理状态后,说到“写出来,你就上路了!”“不写,只是空想,只是酝酿,永远也不会形成作品”。是的,我自己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有时会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思考,总想写点什么,但借口这样那样原因,终无所成。少了“写”的行动,怎么可能有“作品”。当然,即使开始行动了,写出来的东西也还可能不成“作品”。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历练”,没有量的积累,何来质的飞跃。只能在写作中写会写作。

三、用“输入”促进“输出”——阅读、观察、思考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看到不少人谈写作体会时提到“用输出倒逼输入”,强调借写作促进阅读。我想写作是“输出”,这种输出若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没有阅读作为观察思考的延伸,何从获取“输出”的原料?何以沉淀思想?不通过阅读来对别人写作技巧的学习和借鉴,要形成自己写作技巧该多难?或历时该多漫长?阅读、观察、思考与写作应是相辅相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