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2423天)
1946年9月3日(周二)杭州,晴。午35°C。晚上室内98°F。上海最高98.8°F,南京最高38.8°C,为历年之最。
时事:希腊公民投票结果,73%赞成乔治二世复辟。
晨六点半,致电蒋廷黻、孙晓楼,向UNRRA(国际救济署)申请100个 Quonset(活动板房)。此前中央大学已得,而其房屋还没有我们困难,浙大更应该申请得到。明日拟致电张晓峰,请其进言蒋主席或托陈布雷致电蒋廷黻,浙大的教职员住宿问题确实十分严重。
黄家骅交来教室设计图样来。与馥初、沈金相、顾贻训等谈。
作函与宗瑶嫂及夫人允敏。
中午热极,今年最热的一天。午后睡一小时。竺宁来,自今日起,在官舍吃饭。
至工学院及省立图书馆,查看工程进展,学生宿舍将封顶,图书馆已修至屋顶。
五点,至中正路,购得24”皮箱一只,价七万元,杭州皮箱式样子比重庆好,锁及外观较好,但价格差了二三倍。
阅《llinois Alumni Bulletin》 July,1946,伊利诺伊大学今年办学经费一千八百万元,比去年多二百五十万。在校生23000人,今年毕业生10401人(?)。据知,哈佛大学办学经费还赶不上伊大。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持续七年,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
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