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超级个体#观点#学习「19/21」
「见」
今天继续学习得到《超级个体》专栏。

其中一段话让我很受打击。
现在努力做的事情,和真正的发展关系不大——那不是你的需求,是你的焦虑。
你现在学的不是你需要学的,而是你最容易学的,或者学得最舒服的。
你不是饿,是馋。
我现在的行为是不是就是自认为舒服的?和自己发展关系大吗?
我学习的东西是不是就是自己过滤过的最容易学的?
我是饿还是馋呢?
「感」
人都有惰性,给你一个坡,很大概率我就会自己顺势而下,即使我们不想。
仅仅坡在那里,一切那么自然,就很合理的进行了下坡路。
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换工作?
因为换工作存在太多的不确定,适应阶段太不舒服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沿着熟悉的路来来回回?
因为不用考虑新路数,原路最省劲。
「思」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往往是我们最熟悉的。就像我们最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沟通。这种相似包括外表和经历。
外表的相似让我们一开始看到彼此时,就开始有一种熟悉感,因为很像。
经历的相似让我们深入交谈后感受彼此,因为有同样的经历。有更多的相同语言。
一切的理所应当都值得被深思。因为我们会本能的趋于自己最熟悉的路。我们的大脑很会保存实力,会节约更可能的精力。
没有及时的复盘,你无法现在认清所做的事情是否已经偏离了航向。也更无法认清自己到底是饿?还是馋。
「行」
跳出舒适圈,给自己的行为定期做扫描,找出隐藏都。看看自己有无偏离航线。
让自己饿起来,而不去仅仅眼馋!
近期加入一个写作系统特训营,附赠的有一个日更1000天挑战赛,有兴趣的可以扫码一起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