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 晴到多云
昨天下午接到芦墟陆医生电话,说假牙初步做好,可以去试戴了。
今天一早,夫妻俩6点半就返乡。
到小镇老家,放下城里带来的物品,巡视一遍院子里的植物,马不停蹄,直接去娘家。
芦墟古镇,建材路。陆医生为母亲试戴假牙(上口),再次咬印(下口),前后不过十多分钟。
一周后再来。
娘家邻居阿姨生病,吴江某院住了一段时间,今天转去上一级医院,病情似乎很严重,地里的麦子都没人收割。85岁的老阿叔力不从心,他儿子也关照,地里的麦子和蔬菜都不要了。与住院费用相比,这些不值一提。
麦子烂在田里是浪费。母亲打算帮邻居收割,我不放心,跟着去。
麦子地在高桥西面,通道是条土路,七高八低,七曲八绕。麦子已经过了成熟期,稍一用力就"扑簌簌"掉落。有些还是倒伏,比较难割。
阳光下,气温高达30多度。低着头,专心割麦穗,汗水直流,额头上的汗水流进眼窝,咸痛。刚开始,我精神十足,动作麻利地割了两袋子麦穗,渐渐无精打采,出现中暑症状,头痛,气闷,恶心……去树林里稍息,才缓过神来。母亲劝我别割了。父亲也打来电话,催我们回家。
共收获4袋子麦穗。请同在地里劳作的村民带回2袋,剩下放三轮车。
公路与土路的交界处,铺了一层水泥石子,衔接处高低落差大,装着重物的三轮车开不上,需要有人在后面助力。前不久,母亲就是在这个地方用力不当,腿部肌肉拉伤,至今还没痊愈。干活都忍着痛。
父亲已经做好午饭。3个人,5道菜,盐水虾、塞肉水面筋、香菇炖鸡汤、炒生菜和苋菜。
父亲不断给我搛菜。
我说:“不要搛了,我自己会吃,60岁的人了,又不是小孩。”
父亲笑:“你在我们眼里,就是小孩。”
中午休息,跟着俞老师团队云游青海。今天,他们到了玉树、三江源等景区。
我和倪先生都喜欢吃东北油豆,网购的豆种到了,请母亲栽种。母女俩刚起完土豆,父亲过来翻土。今晚下雨,明天播种(豆种已浸泡在水里)。期待油豆丰收。
晒在小广场上的麦穗,太阳下敲打。之前农民种田,稻谷和麦穗都用脱粒机。现在的大农户有联合收割机,对于小范围种植的农户来说,没有机械设备,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脱粒。木棒或竹竿敲击麦穗,然后筛选,风里扬去麦秸、麦芒……
辛苦大半天,只收获三十多斤麦子。邻居大叔说,数量不多,送给你们。
与去年一样,妹夫跟大农户订购了100斤麦子,即将送达。接下来,我又要与母亲去金家坝加工麦子,在家汏面筋、掏黄浆、做面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