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一个平常的时间开始写起——万历十五年,这一年看起来与平常没什么不同,但是在这一年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历史学家所易于忽略的事件,这些事情之后掀起巨大的波澜,成为历史的重点。
万历皇帝继位的时候年级还小,对于朝廷里外的大小事务大多由首辅张居正来统筹,张居正就像万历皇帝的老师,教他学字习文,年少的万历在没有什么领导能力的情况下有一个能够运筹帷幄的张居正帮他解决纷繁复杂的事务,对他来说是一件幸事,张居正也深得他信任。
但是在文官制度下,左右朝廷决策的往往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意见,而是一部分文官,文官之间总是以某种方式平衡着,如果某个文官深受崇信或者飞扬跋扈,就会受到其他文官的嫉妒和排挤。张居正又是一个做事情喜欢独断专行,不顾既得利益者感受的人,因此,在他春风得意之际,实际上已经为自己所处位置的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张居正任首辅期间,朝廷的事情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大一部分就是打破了原来文官之间的平衡而达到的效果,向他靠拢的人得到升职和提拔,反对他的人则受到压制,在他死后,万历授予他“太师”的名号,是文渊阁大学士的最高荣誉,然而,之前受到压制的文官开始揭发他的黑暗之处,说他以权谋私,他所推行的政策暴露的弊端。开始的时候万历皇帝还站在张居正的一边,惩戒各种恶意中伤他的人,但是文官全体的影响力毕竟强大,虽说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实际上却是最少自由的可怜人,迫于朝廷的压力和大众的舆论,最后他不得不站在了另外一边,抛弃了对张居正的维护,无奈中做出了妥协。
这说明在文官制度统治下的朝廷,皇帝更多时候充当的只是文官之间互相斗争和平衡的工具。
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