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
教育发展应多些理性思维

教育发展应多些理性思维

作者: 文柠_lw999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22:42 被阅读0次

“要想社会发展好,还是GDP少不了”,这句话,在过去经常可以听到。然而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管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都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目标。这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在这一阶段,重要的不再是增长速度了,也就是不再是量的问题了,而是质的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将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全面健康发展。

再联想到中国的体育事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竞技体育是以金牌论英雄,金牌的“指挥棒”让中国体育误入歧途,陷入无序竞争,进入一个尴尬的境地。竞技体育强化了,群众体育弱化了;金牌数量上升了,国民体质下降了。特别是为了金牌的年龄造假、兴奋剂使用,以及出现的“黑金现象”“黑哨现象”,更是违背体育精神、体育道德。近些年来,体育竞技逐渐淡化金牌意识,不再唯金牌是从,让体育精神又回归到了本源。

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以培养人为使命的教育,本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差异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本应该注重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及品质的塑造,然而我们的教育领域却仍然看着的是分数,整个教育天地里充斥的是分数,在校园里血腥大战的是分数,人们带血的双眼紧盯的是分数,一切教育的指向也完全是分数。

在分数指挥棒的挥舞之下,人的教育被工具化,神圣的传道授业解惑完全被异化成对分数的不择手段的单向攫取。在一些地方,党政要的是值得标榜的教育政绩,社会要的是辉映一方的高升学率,校长要的是能够贴金的名校,家长要的是能够光宗耀祖的成绩,教师要的是能够给自己带来效益的名次,于是乎一座座应试加工厂便应运而生。

在这样的隆隆轰鸣的应试加工厂里,孩子们就是我们批量生产的一台台只会应试的机器,至于他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是否有积极的心态,是否有良好的品质,是否有人性,是否有天理良心,是否有好的行为习惯,是否能够在未来人生直立行走,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没有人去想,也没有谁去管。

我在想,最需要看见“人”的地方,却最看不见“人”了,最需要体现“人性”的群体,却最没有人性了,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难道不令人奇怪吗?

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教育的终极目的绝对不是获得一个一时的高分,获取一个单一的名校敲门砖,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相应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收获健全的人格、健美的身体、健康的心态,特别是要有一颗平常的、善良的、富有责任、充满爱的心,在他们面对未来的生活,能够自信人生、阔步前行,能够活得快乐洒脱,活得有质量尊严。

想一想,当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厌学逃学,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视书本为仇敌,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牢狱之灾,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身体不堪一击,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人情淡薄,缺乏责任感,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情感脆弱,抗挫能力差,动不动就出走自杀,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对老师不尊重,常常用辱骂、暴打、群殴老师,甚至用杀害老师的手段来进行反抗,为什么孩子间纯真的友谊日渐消却,发生在校园内的欺凌事件接二连三、屡禁不止,为什么中国创新人才、创造人才那么缺乏,这么大的国家与诺贝尔奖竟一次次失之交臂,其实,这些都是由分数主导的功利主义教育所带来的最大的恶果和危害,为此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GDP,党和国家都已开始理性地对待了,不再以GDP论英雄,也不再盲目追求GDP,对于竞技体育,整个社会也能够冷静地对待金牌了,也不再把金牌数量作为炫耀的一种资本和一种唯一的追求了。那么,作为人学的教育,则更应该坚持教育的新常态,树立教育新常态思维。

可喜的是,一方面,作为教育高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家教育部部长在视察北京十一学校时指出,教育成功不成功,在小学、初中要看学生是否开心快乐;在高中,则要看学生心活了没有,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否接收到了对他们终生有影响的教育。在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陈宝生部长又谈到,要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要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持续而良性发展的曙光。

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层面,已经开始有序地推进高考制度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高考改革大幕。根据《意见》,上海市、浙江省进行了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这是让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淡化分数至上观的治本之举。

同时,作为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开始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着手治理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一些顽疾。比如,控制超级中学的坐大坐强,严控超级中学乱挖生源、违规办学,杜绝对高考状元的肆意炒作,对高考的排位、排名。像今年四川禁止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宣传,过去高考成绩一揭晓,对状元的炒作铺天盖地,虽有令而不行,有禁而不止,熟视无睹,一切相安无事,而今年动真格,斗真硬,收到了预期效果。

更值得欣慰的是,面对未来已来的新时代,不少教育有识之士便已主动拥抱新时代,迈向新“未来”。一些学校开始更加重视人文教育,更加重视课程的设计和课堂的变革,更加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很多教师也积极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定位从过去教学生解题,转变为教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帮助学生激发其内生力,唤醒其巨大的潜能,从过去教师主宰课堂和学生的一切,最终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解决困难的帮助者,人生成长的引路者,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

今天的教育,就是这个国家明天的经济、社会的未来,教育的发展,如果多一些理性思维,少一些盲从,孩子们当下就会多一些快乐,未来人生就会多一些幸福!

相关文章

  • 于永正《五重教学之重情趣》读书笔记

    一重情趣 1.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谢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一句话,要尊重人,理解人,...

  • 于永正:为什么越是好老师,越不像老师?

    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吧! 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吧! 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吧! 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吧! 放下架子,走下讲坛...

  • 多些理性,少些感性

    近来工作上,因为申请调整岗位的事情,也陆续咨询了一些朋友。关于先争取本组领导(A)同意,还是调入组领导(B)的同意...

  • 《如何认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差异与融合?》

    中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性思维是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学生更加重视培养理性思维。 人的思维...

  • 教育可以更加美好

    随着人们对幸福的不断追逐,对美好生活的日益渴盼,对教育的美好更是充满着无限憧憬和向往! 如果对教育多些理性认识,多...

  • 人应多些弹性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挫折、坎坷和压力,当然也会赢得胜利、赞赏和喝彩。人的情绪会在一天当中起起落落,人的血压、心...

  • 生活应多些阳光

    忙碌使人充实,不会分心乱想让人后怕的事情。这绝不是逃避,而是转移注意力,专注自我。 我们总爱把事情往坏处想,心理学...

  • 学点美育

    美育是“另一种思维”的教育。美育是感性教育,同时也是理性教育,而且这种“理性”,与我们以往理解的那种建立在科学之上...

  • 在儿童的心田播下光明的种子——临河区教育局新教育专业培训学习笔记

    “以情育人,理在期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示范课《海底世界》 执教人:俞丽美(新教育种子教师、海门市能仁小学教...

  • 转变教育观念 提升课堂成效

    理念即为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发展应多些理性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bc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