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内心地做一名好人,这就是我的愿望。”
——一位在大巴扎里做烤蛋生意的维族老人。这是对“善良”一词的维吾尔族解答。
“我们只为治病,不问钱财。”
——当有人问为什么不去城里发展的时候,一名在村里行医的哈萨克医生如是说。这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注解。
“我们这个地方,从7岁到70岁,每个人都会弹琴,都会唱歌,都会跳舞。不会的,在我们村不能算人。”
——和田地区昆仑山下一个村庄的村长。这是对热爱音乐和歌舞的新疆人最精彩的注解。
“每一个维吾尔族女孩都有一条艾特莱斯裙子,没有艾特莱斯,维吾尔族女人的魅力就会减少一半。”
——这是对已经在南丝绸之路上飘逸了上千年的新疆独有的丝绸艾特莱斯,最好的礼赞。
“以前,我们祖上在守护的时候,只有一口井、一棵树、一个人。”
——阿克苏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石窟的守窟人。什么是荒漠?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历史?这短短的一句话几乎都可以概括。
“这边医生比较少,我来这边的话,能够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就像一滴水,如果在大海里面,不多你这一滴,也不少你这一滴。如果在沙漠里,就能救一条命。”
——阿瓦提县昆其宋村医生藏书武。他1998年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放弃在内地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医。
“长一棵树那么容易吗?一万块钱花上也种不活一颗胡杨树。这也是一个生命啊,跟人一样的生命。我老爹看护这些胡杨一辈子,我也看护了30多年。要是我们不看好这些胡杨的话,那些沙漠就来了。”
——沙雅县胡杨林管护站护林员依米提,子承父业守护着胡杨林,每天穿行在荒漠里,有时天黑了就睡在大桥下、放羊房子里。
“帮助的孩子已经超过2000个。各方面的费用,由我们财务室专门负责,像我们员工的工资一样,每个月给他们打。”
——拜城县笑好出租车公司总经理迪力夏提。曾经因为家境贫穷而从大学辍学的他,身无分文时曾受到一位汉族阿姨的接济。他从一辆人力三轮车开始,做到拥有200辆出租车的公司,事业有成后,开始回报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