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早晨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早起,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很多人都想要培养早起或者好的一个习惯,那应该如何培养呢?
我们先想想,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每天刷牙洗脸?不仅仅是因为它对我们的日常有非常重要作用,也因为长期的重复动作让刷牙已经变成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你去看看现在三四岁的小朋友,刷牙对她们来说就并没有那么简单,哭着闹着各种理由逃避,因为这对她们太困难了。
以上的思考有三个核心的问题:
一.做事情要有目的性
依据目标导向的原理,我们要从本质上认识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要努力工作,因为我们要赚钱。如果想要早起,也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早起?”
二.从简单目标开始训练
我们都愿意去做简单易做的事,不仅因为完成后获得的成就感,更因为它不需要靠毅力坚持。
如果,做一件事,需要你靠很大的毅力去坚持,这个习惯的养成,不仅过程痛苦,更多可能是失败。微习惯带给我们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
怎样去定义简单,参照标准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例如:平时7点30分起床的你,7点30分前五分钟的目标设定可能对你是简单的,那你就从7:25分开始设定早起目标,之后再逐步往前推荐。
从应用行为分析的角度,可以用“塑造”来解释这个早起训练的过程。塑造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方法:设定一个终点目标,把目标切分为多个简单的小目标,一步一步执行,最后接近终点目标。
三.习惯需要多次的重复训练
身体有肌肉记忆,行为是有机械记忆的。21天习惯养成不是绝对的,但是它告诉我们,但习惯的养成必定是重复的训练。
刚开始培养早起习惯时,即使过了30天,一旦心生懒性,早起习惯也可能会反复不稳定。刻意练习之后,你会发现,你建立习惯的速度比之前快。

按照以上方法执行,就一定可以建立并持续保持想要养成的习惯吗?
答案是:不一定!
当小朋友来来回回折腾了好久个月,终于学会刷牙并且愿意刷牙了。家长通常都会表扬小朋友说:“宝宝好棒,妈妈明天给你买好吃的。”有一天,家里来亲戚了,小朋友和亲戚家的小孩玩得非常好,但是到晚上睡觉时,因为另外一个亲戚家小朋友不刷牙,于是,家里的小孩也犹豫了,甚至当天会为了继续和小朋友玩而不刷牙。
从以上的故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两件事:
一.建立自己的奖励机制
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时,应该给自己一个奖励来强化自己的行为。这个奖励,可大可小,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例如:去高档电影院看一部电影等。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说:“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了”,出去玩就是我们的强化。当我们考了100分,老师就会给我们奖励红花;当我们努力工作提升业绩,老板就会给我们发奖金。这些都是在利用强化机制,去鼓励我们维持好的行为甚至做到更好。
二.找到同频的人一起进步
一个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快!
早起也好,读书也罢,当你进入同样的圈子时,你就会发现,原以为自己很努力很厉害,但是比你努力比你厉害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她们都是你学习的榜样,并且能不断激励你前行!
因为,生活中难免会有很多的诱惑,或发生很多的意外。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会因为意志不坚而中断计划。所以,习惯建立的前期,需要小伙伴的互相监督与提醒。
记得,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放过自己,原谅自己。但,做与不做,选择还是自己。
这是我在践行267天早起的一些经验分享。
这些方法,不仅仅适用在培养早起习惯方面,也可以应用在其他习惯的建立。我曾多次实践,用这些方法帮助我的朋友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现在还在持续践行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以上便是我的分享,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