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全才型的庸人

作者: 阿何 | 来源:发表于2017-02-16 10:21 被阅读3224次

01

最近,一位读者向我请教。他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发给了我,想让我提提意见。

仔细看了他的计划后我给的意见是:把计划中的每天1个小时的英语学习以及1个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全部砍掉,改为专业学习。

他大惑不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习英语能够让我阅读国外最新的文章和技术文档,而阅读能够扩大我的知识面,为了专业的提高把这些全部舍弃掉,这样的做法合理吗?

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想成为全才型的庸人呢,还是真正成为自己领域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如果是后者的话,至少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你应该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聚焦在专业上。

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大家一起探讨。

02

凡是经历过高考的朋友,想必都听说过“木桶原理”这个名词。

老师们孜孜不倦地告诉我们:高考考验的是我们的综合能力,最终决定我们能考上怎样的大学的,往往不是我们最强的科目,而是最弱的那一科。

所以偏科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努力让自己成为均衡而全面的人才。这种思想对每一个中国学生都影响深远,甚至直到他们大学毕业,步入社会,都会不由自主得受它影响。

比如说:我们经常试着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

很多人向我展示过自己的学习成长计划,而无一例外,这些计划都会由大大小小不同的目标组成,比如说要通过锻炼得到六块腹肌,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同时还要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之类的。

我们很少思考:这样的目标真的可行吗?是否存在问题呢?

03

高考的时候,木桶原理大致上是没问题的,因为考试的规则就是这样制定的。

但是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后,我觉得制约我们职场高度乃至人生高度的,不再是木桶原理,而是撑杆原理。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制造的一个名词,它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

人生就像一场撑杆跳比赛,我们的各项能力就像是一根根长度不一样的“撑杆”——最后决定我们高度的,往往是那根最长的杆子。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这些努力,相当于在加长我们不同撑杆的长度。但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涉及一个选择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以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就像打游戏一样:你到底选择去打野怪打装备提升自己的装备和能力,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对方取得胜利?

“攻略”不同,最终造成的结果也是大不同的。

人生这场游戏,我们唯一相对公平的资源就是时间。能否合理得利用好时间,直接决定了我们在这场游戏中能够得到怎样的成绩,达到怎样的高度。

本人认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最合理的时间配置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在人生的前面阶段,我们最少应该把80%时间花在自己的专业专长上面,而在人生的后面阶段,我们对时间的配置则可以自由灵活很多。

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首先,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方面成为真正的专家,足够多的时间投入是必须的。最基本的一万小时看似不多,但如果我们采取平均分配的策略的话,也是很难达到的一个目标。

其次,在人生的前面阶段花更多的时间聚焦于专业专长,有更大的概率为后面阶段的人生争取更多经济和时间上的自由。

04

首先说第一点,专业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最少需要一万小时的投入,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定律后面还说:一万小时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很多领域往往需要两万小时,三万小时,甚至更多。

即便是一万小时,它意味着什么呢?

一年有365天,假设我们每天投入2个小时在专业方面的学习上,那么一年的总时间是730小时,一万小时意味着差不多需要14年的时间。

当然,这里忽略了我们工作时候的时间。但就目前国内的基本状况,工作的时候我们基本处在“忙碌地完成工作任务”的状态,很少会有时间去思考和提高自己的技艺。

更何况,一年的时间我们还要刨掉生病、旅游、社交等很多根本无法学习的情况,真正计算下来,能够保证每天有1小时专业学习的人又有多少?

我们的时间,真的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少得多!

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工作没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学习不学习都无所谓。如果你期望提高自己,在专业学习时间都严重不足的时候却去制定“全面提升计划”,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05

再说第二点,从整个人生阶段来看,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聚焦在专业专长的学习提升上面。

这里有一个大前提:我们的社会整体日益趋于开放公平,你专业的能力越强,就有更大的概率提高自己的收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解放自己的时间。

如果把人生划分成一前一后两个大阶段,那么两个阶段会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

较年轻的前阶段:

时间多、精力充沛、身体好,但经济上相对窘迫,生活方式上缺少太多的选择,基本处在为生存而劳碌的状态。

较年老的后阶段:

精力变弱,身体变差,时间多少和经济好坏主要取决于前阶段的发展状况。如果发展的差,生活同样缺少选择,处于被动状态。如果发展的好,则相对会更加自由。

如果事业发展好的话,那么在人生的前期,我们是在为生存和提升而花时间,但在人生的中后期,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兴趣上。

如果事业发展不好,经济上不自由的话,我们很可能一辈子都在为了生存而花时间,很多事情根本由不得自己。

可以改变这一切的,主要就在年轻的时候。等到了一定的阶段,即便你想去做什么,你的责任、精力和身体可能都不允许你去做了。

06

所以,年轻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呢?

一个要点:年轻的时候能用金钱来省时间的,就尽量不要省钱,我们要最大化的把时间用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上面。对金钱我们要大方,对时间我们要吝啬。

每个人的时间构成,大概是下面这样的:

在时间构成中,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几乎是固定的,我们没办法去改变它。健康锻炼是肯定不能省略的,拥有好身体也能够让我们减少无谓的时间消磨。

所以我们唯一能够相对自由分配的,无非就是娱乐、兴趣学习、专业学习及消磨这4个方面。

对年轻的我们来说,想要得到真正的自由,有时候必须适当牺牲自己在娱乐、兴趣学习上面的时间,最大化减少时间的无意义消磨,而最大化的聚焦在专业学习上面。

人生不长,时间太少。

与其成为全才型的庸人,还不如真正在自己的领域成为精英。

以上内容节选自阿何新书《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作者:阿何,毕业于清华的理工男,感性理性兼备的写作者,职场充电宝创始人

相关文章

  • 别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全才型的庸人

    01 最近,一位读者向我请教。他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发给了我,想让我提提意见。 仔细看了他的计划后我给的意见是:把计划...

  • 别再让自己成为全才型的庸人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请教,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发给我,想让我提提意见。 仔细看了他的计划,最后我给的意见是:把计划中每天一...

  • 别再让自己成为全才型的庸人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请教,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发给我,想让我提提意见。 仔细看了他的计划,最后我给的意见是:把计划中每天一...

  • 别再试着让自己成为全才型的庸人

    作者:阿何 01 最近,一位读者向我请教。他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发给了我,想让我提提意见。 仔细看了他的计划,最后我给...

  • 别再试着让自己成为全才型的庸人

    最近又在看另一本书(好吧,我拥有都有没看完的书),作者是阿何,书中有不少让我受益良多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里面的几段...

  • 丰子恺漫画人间

    丰子恺是全才型的艺术家。

  • 只能活个大概

    打小,我们是被当做全才(德智体美劳)培养的,以至于到社会中胆敢以全才(多任务学习)的标准标榜自己,才发现自己平庸不...

  • 发现优势

    挖掘和培养孩子的优势,首先是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孩子知道优势是需要努力和练习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二是树立榜样...

  • 2017-09-12

    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努力学习,来充实自己。 努力将生活哼成歌,过成诗。

  • 轻愁只为赋新词(二哥己亥初春作品专辑)——水木诗社

    当学生的时候,老师们孜孜不倦地想要把我们培养成全才;后来当了老师,我们也孜孜不倦地想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全才...

网友评论

  • 1d21e8a0d785:我还真就认识这样一个人,他非常爱学习,而且很努力刻苦,几乎什么都学,什么都会,进了公司也得到了赏识,被人称赞为全能型人才,可是现在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可以选择的职位很多,但专业性不够,工资总是高不成低不就,无奈的是他自己也认识到了这点,就是做不到,学一样东西,他认为学会了就转手又去学别的,没有一样能称得上是专业性,还想拿专业性能拿到的报酬
  • 斜杆青年2020:年轻的时候能用金钱来省时间的,就尽量不要省钱,我们要最大化的把时间用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上面。
  • 何进丰:经典见解
  • 阿何:文章来自 公众号 “阿何有话说”
  • 忘忧山人:终于找到努力的方向了😊😊😊
  • 84caef15995d:纠结了很久的问题。似乎找到了答案。
  • 恋雨恋歌:全才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会!曾经的我觉得什么都可以学会,逐渐明白自己可以有一部分东西不会。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的就行!
  • c98e5c7f726e:很赞同这个观点~这是一个主张个性化的年代,要活出有自己色彩风格的人生
  • 挎藍背心兒:人生就像撑杆跳,决定我们高度的往往是最长的那根竹竿!有一技之长十分重要
  • 杂家大兵:做专才,不做通才
    阿何:@杂家大兵 没错
  • 夜凉听风雨:年轻人难的是找到自己想要坚持下去的方向。没有方向时,多涉猎几个领域也可以通过对比来找到这个方向。
  • 105aa04cdb1e:不敢苟同“全才型庸人”一说
    7ae1adf9661c:你这个建议非常好!我真觉得我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思想了,精于专业是重点,是生存之关键。我有读文学书的爱好,但我的职位与这个爱好根本不粘边,回想以前军队生活,以及现在的单位,我都是没有重视专业的必要性,以至于在工作中出现了各种这样那样的问题,凡事求人很丢人呐。单有上进心这还不够,找对方法上进,更好的胜任你的饭碗,这才是在单位生存越来越好的法宝。过年假期中,我有两个想法,一是抓专业,另一跟进一门副业(想学外语),另外,还想将我买的不少的书也要过目,看来,舍小求大,合理划分时间,势在必行呀。你的文章迎合了我的需求,如同村上春树的《当你谈跑步时你该谈些什么》迎合我的跑步需求一样,真心谢谢你。感谢老师。
    阿何:@日不洛杉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苟同
  • 高菲菲:作者的观点我很赞同,最近我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84caef15995d: 在大学里,我就在抉择是多培养自己的技能还是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才发现我原来是想把自己培养成"全才型的庸人"。有点理解年轻的自己是用来脱贫的了。
    阿何:@高菲菲 嗯嗯嗯,思考很重要
  • 闫雪建: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没得解释
    84caef15995d: @闫雪建 我奋斗了18年才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可以这样说说。
  • 瞌睡的猫80:受启发
    清风又蓝:嗯嗯,不错的写作思路,可以研究研究🤗🤗🤗
    阿何:@瞌睡的猫 棒棒哒
  • Strange陈:深挖潜能。
    阿何:@Zq难自弃 加油
  • 恺然:人生在世,须有一技之长啊
    阿何:@恺然 是啊

本文标题:别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全才型的庸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ic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