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青年聚集地
老子的“道”-功成事遂

老子的“道”-功成事遂

作者: 承渡5000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09:38 被阅读1次

周更/一篇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苏辙解析

以道来指引、哺育天下万物,而不用行政等手段去治理,百姓不知道天下是怎样得到治理的,所以只是知道有位领袖。以仁义来治理天下,他的品德人们都记在心里,他的功绩人们都看在眼里,所以百姓都亲近赞美他。名声很美好、很伟大,但是对善恶美丑爱憎不同的态度已经萌芽了。以行政和法律手段来管理百姓,百姓不是不害怕,然而政权的力量未能达到的地方,百姓就会轻蔑、侮辱统治者。

我如果能真正地相信自己的德行、能力,那么以道来统治天下就足够了。只有不自信才会再施与慈爱正义,并重视行政和法律体系的建设,而百姓则开始不信任统治者了。圣人充分地相信自己,对于自己说的话也充分地自信有能力兑现。珍重自己的言语而不轻易说出口,百姓就会信赖他。等到功绩达成、事情完工,百姓逐渐变得善良而远离罪恶,自己却没有察觉。

经典案例

《左传。昭公二十年》就记载了为政过宽的错失。郑国的子产病重。他对子太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严厉更有效的了。比如火势猛烈,人们望见它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柔弱,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玩弄,所以死于水的人就很多,因此宽厚的政策,实施的难度要大。”子产病数月后就去世了。

太权继任主政郑国,不忍心采用严厉的政策而实行宽厚政策。郑国因此很多盗寇,他们招集人手聚集于萑苻泽中。子太叔很后悔,说,“我早点听从子产的话,就不至于弄到这个地步。”于是出动士兵去国剿萑符泽中的盗寇,将他们全部杀灭,从此盗贼活动才稍稍平息。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好啊!政令宽大民众就息慢,民众息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宽厚用来协助刚猛;刚猛用来协助宽厚,政治这才得以和谐。”

寄语

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

我做不到尽善尽美,接受您宝贵意见后或许可以!!!

相关文章

  • 老子的“道”-功成事遂

    周更/一篇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 散译《老子》17 功成事遂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 功成事遂

    道德经·第十七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

  • 2018-05-19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道德经》第十七章2

    第17章 功成事遂 第二节 【原文】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①其贵言②。功成事遂③,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释】...

  • 第十七章 悠兮贵言,功成事遂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4个笔记 第十七章 悠兮贵言,功成事遂 >> 太上[1],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2]...

  • 《老子》新读第17章-2

    《老子》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 《老子》新读第17章-1

    《老子》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 《老子》新读第17章-3

    《老子》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 中国西北诸夷和东北诸夷的前世今生(5、匈奴的浮沉)

    老子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的“道”-功成事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lf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