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诗五首,谈谈柿子柿树,柿园红叶忆长安

古诗五首,谈谈柿子柿树,柿园红叶忆长安

作者: 初衣胜雪诗词解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21:36 被阅读0次

柿子古诗五首,柿叶翻时独悼亡,李商隐的最感人

秋天的许多水果都有下火清凉的作用,比如梨子,柚子。

那么说起柿子,很多人都记得那种如流蜜的滋味。传统成熟的柿子,上市时间不长,原因是成熟后,极其容易破皮,不耐储藏。

古代城市的人,吃柿子另有一种方法,就是将青柿子买回,放在米缸里,插上一两根竹签,米缸里的温度可以慢慢催熟柿子,有句俗语,叫作“柿子拣软的捏”,形容职场或者人际之间的拜高踩低。成熟的柿子金红或者金黄,柔软多汁,且如流蜜,有很好的清凉解燥的效果。古人在采集收藏柿子的时候,发现柿子在风干之后,呈现琥珀色,表面会有霜样的粉末生成,这倒不是霉烂,是柿子的糖分析出,在表面结晶,柿霜是很好的治疗咳喘清肺的药食两用的物质。

有时候寒冷干燥的季节,人们会思慕风干的柿子柿霜,带给人的那种凉润。

柿子树原产中国,南北都有,先秦时代,就列为重要的田园山林树木。柿子树高大坚实,舒展长寿。周朝的礼记内则,则谈到了柿树,“柿,瓜,桃,李,梅,杏,楂,梨,姜。“是古中原地带家常利用的果树。

汉朝汉武帝上林苑,也种植有柿子树,当然主要的作用,是果实甜美。

实际对柿子树的利用,远远不只是果实。

柿子树木坚硬巨大,是建筑舟车的良好建材。

三国晚期,晋国攻打吴国,需要战船,就砍伐上游的柿树林,巨大的柿木,沿江而下,吴国的太守捞起柿木,对吴王说,这是晋国要攻打我们的征兆。可惜吴王听不进去。

唐朝李商隐用”敌国军营漂木柿“来讽刺吴国皇帝的昏聩。

可以知道,柿树造船,历史悠久。

”太谷石榴,木滋之最。

肤如凝脂,汁如清濑。

江南都蔗,张掖丰柿。

三巴黄甘,瓜州素柰。

凡此数品,殊美绝快。

渴者所思,铭之裳带。“西晋 · 张载 诗 

三国归晋之后,有着短暂的太平,当时人们秋天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山西太古山的石榴,江南一带的甘蔗,甘肃的柿子,四川的柑橘,江南的花红苹果。

他说,就这五种水果,是最美最可口的自然馈赠。吃了还回味尤新,怕自己忘记产地,就写在衣服里,怀揣着。

大约是遇见什么地方来人,都要打听一番,看自己能不能有口福。

这里有个重点,就是当时甘肃张掖盛产柿子。北方的柿子,甜分更大。

当然也客观说明当时有一段时间的太平,至少四方物产,都能到达首都。

到了唐朝,长安郊区多有柿树。

《新唐书》《文艺传·郑虔传》:“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郑虔天宝年间的著名画家,他喜欢画画,但是当时纸还是一种高贵的文字载体,在习作期间,需要大量练笔的纸,这点,有过学毛笔字的人,都有体会,常常用旧报纸练习。但是唐朝,是没有报纸和旧报纸的。于是他住在慈恩寺,就收集秋天的柿树叶,在上面写诗作画。他收集了几屋子的柿叶,几年下来,每片叶子,都有题诗和画。

实际唐朝用树叶写诗,不是郑虔一人,在全民爱诗的氛围里,红叶题诗,桐叶留诗,芭蕉写诗,是一种常态。因为当时纸张贵啊。

只不过郑虔的刻苦和后来的名声成正比。所以柿叶书,成为秋天的一个典故。

”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

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

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

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 唐 · 戴叔伦 过龙湾五王阁访友人不遇

中晚唐时期的戴叔伦,很可能听说了柿叶题诗的典故。

清秋时节,他去野外山林寻访友人,一早晨兴高采烈的出门,看见了野桥秋水的景色。

结果,他去的时候,朋友不在,听说中午就回来,于是他就在友人的住所处流连。

好个秋天秋景,树林古塔,小路柴扉。

而且朋友的门也开着,显示他出行不远,随时回来。

等待朋友的戴叔伦,百无聊奈,诗兴大发,准备也在柿叶上题诗一首,结果看到的是什么呢?满树火红的柿子,柿子叶不多,衬托在蓝天阳光下,景色已经极其美,连那柿子树的叶子,也恰恰不多不少。所见即绝好的诗,就不需要他画蛇添足了。

戴叔伦这首诗,有着典型的蕴藉唐风。因为他无一字谈到柿子,但是,比诗还美的,就是挂在树上的累累秋柿,让你想象。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中唐 · 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

广宣是皇家僧人,住在皇家寺庙,红楼院。

此地必有唐风建筑,红楼掩映在柿树林间。

此地为什么多种植柿子?因为柿子端庄圆润,柿蒂是四面对称的美。

柿蒂花纹,一直是中国古代非常吉利的花纹,象征四方太平,连绵如意。

所以皇家园林也多有种植。

李益访广宣不遇,却被这里累累柿子树所吸引,食指大动。

因为这片柿子林成熟,连旁边的竹林,都吸引不了他,他决定在等待广宣的当口,先去隔壁家借个长钩,不是为了进入庭院,只是为了钩下几颗红红的柿子,一饱口福。

柿子成熟之时,的确是金秋的视觉之美,那一串串灯笼挂在树梢,让人渴慕。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还原了当时长安市井多水晶柿子的历史真实。

最惆怅的柿子诗,当是李商隐的。

”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

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

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唐 · 李商隐《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

40岁的李商隐,夏秋之季还在太原,七夕的时候,还想着和妻子聚少离多,也许聚少离多是爱情的一种方式,因为久别胜新婚。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妻子,在秋初亡故,而他接到信时,已经晚了。等他赶回长安,妻子在连襟夫妻的打理下已经安葬。

他是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而他是连襟韩瞻,是他进士同年,两人一起娶了王茂元节度使的两个女儿。只是他和韩瞻,同为进士,人生命运却不相同。韩瞻仕途顺利,李商隐饱受打压,且妻子病故。

在处理完丧事之后,李商隐将子女托付韩瞻,自己去四川幕府任职。

这是秋天,柿子成熟的秋天。

如果不是妻子病故,他,韩瞻,妻子,妻姐,一家人在桂花树下,在柿子席上,品尝着最美的甜蜜。但现在却是,韩瞻一家人尚安好,而他却妻亡已去,那一路上的柿树柿叶,如梦如幻,如同隔世。

柿子红了,柿树叶子可以题诗时,他失去了人间最重要的真实。

那火红的甜蜜,那蓝天下的树叶,染上了他深邃绝望的悲哀。

唐朝长安的红叶里,必有柿子树叶。

其实柿子树叶是黄色,褐色,但是唐朝的审美,称之为红叶。

柿子树曾经是长安最常见的景色,柿子代表四方平安。

”九派迢迢九月残,舟人相语且相宽。

村逢好处嫌风便,酒到醒来觉夜寒。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园红叶忆长安。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唐末 · 郑谷舟行

郑谷处在末唐。先是经历黄巢起义,他流走四川,后来又回长安, 官至都官郎中。但是唐朝气数已尽,他想了很久,决定归隐。

在这首九月回乡的诗里,他有着一种内心纠结的无力感。

归隐田园,是他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唐王朝呢?

他在路上,看到了此时的秋天的柿树,他马上联想起长安无尽的秋天的柿树和红叶。

一个王朝即将落幕,但是那里曾经有他的奋斗,情怀。

他记得那长安,一片片红色的柿树,那曾经是唐朝的国色吧。

他的归隐,并非像陶渊明那么快乐,将于何人话长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古诗五首,谈谈柿子柿树,柿园红叶忆长安

    柿子古诗五首,柿叶翻时独悼亡,李商隐的最感人 秋天的许多水果都有下火清凉的作用,比如梨子,柚子。 那么说起柿子,很...

  • 商丘物候记——060柿子花开

    植物简介: 柿是柿树属(学名:Diospyros)的统称,果实部分俗称柿子,为柿树属植物柿树的果实。其树为落叶乔木...

  • 白露园中观柿树

    《白露园中观柿树》 白露园中观柿树,黑霉菌点如星布。 今年秋季雨来勤,淋烂草丛多半数。 秋雨绵绵中烂了一地柿子,很...

  • 今天,寒露。 柿子,又挂了满树。 你说,柿柿如意, 等柿子红了的时候,就回来。 可,柿子都红过多少回了。 你看,鸟...

  • 柿柿如意

    十月初,门前柿子的样子。 柿柿如意。富贵吉祥。几乎每家门前都有一两棵柿树。柿子成熟,必是鸟雀先知,唧唧喳喳,你追我...

  • 两首古诗,感受秋深露重中的温暖与安宁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老家多柿树,每当这个季节回去,离老远就会看到家门口那几棵柿树,挂满了火红的柿...

  • 摘柿子小曲

    那棵柿树很高 秋天的柿树 一个个柿子 像是吸满气的气球 你是摘柿子的 柿子飘在你的头顶 你搬个小凳子 还是够不着 ...

  • 金秋,你吃柿子了吗

    柿熟知秋,见者好运。好柿连连,柿柿顺心!金秋,你吃柿子了吗? 近阶段,正是柿子成熟、大量上市的好时节。 朋友圈、某...

  • 柿子红了

    柿子红了,秋就要走了。 柿凋红叶铺寒井,秋去冬来万物休。 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秋风吹,叶子飞,枝书扬,柿红照。...

  • 随笔

    我想起昨天,兰回乡里,我同她视频,她给我看她家屋后的柿树。视频里,柿树的枝叶间挂满了也许尚未很熟的柿子;柿子的个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五首,谈谈柿子柿树,柿园红叶忆长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lq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