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什么时候买的《天演论》了,虽是薄薄的一小本,初看基本上都是文言文,就搁置在书柜里了。
周末,宅在家里陪孩子写作业,把它翻出来重看,一旦静下来读,便爱不释卷。
《天演论》是一部在清朝末年震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奇书,它第一次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传递给了变法维新中的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十多年间,《天演论》可以说是中国最为流行的西学译著。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翻译的标准为信、达、雅,并躬行实践,亲自示范,其译文虽因效法周秦诸子,过于古雅;译文本身因只求“达旨”,过于随意,但毕竟已为中国近代翻译提出了新的可供操作的规范,而严译所取的意译方式,实际也在译界风行一时,成为近代中国继第一阶段“西译中述”之后第二阶段的主要翻译方式。对此,贺麟曾评价道:“他这三个标准,虽少有人办到。但影响却很大。在翻译西籍史上的意义,尤为重大;因为在他以前,翻译西书的人都没有讨论到这个问题。严复既首先提出三个标准,后来译书的人,总难免不受他这三个标准支配。”“五四”以后,译界虽多取直译方式,对严译所用的古文基本摒弃,对严译的意译方式多有批评,对直译意译的优长亦各有所见,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也意见分歧,但严复作为一翻译典范在近代翻译史上的地位则为人公认。
回到这本书来,《天演论》至少从四个方面,即“物竞”(斗争)、“民惟安生乐业乃有以自奋于学问思索之中”(“唯物史观”)、“乌托邦”及“事各视其所胜,养各给其所欲”(即“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为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了观念上、理论上的铺垫。
在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历程中,严复及其《天演论》无疑是转型时代开启的一个主要标志。几乎重塑了中国人对于宇宙天地、道德与政治领域的基本看法,也是今人回顾现代中国政治学发源的主要门径。
读严复的《天演论》,需要深了解严复关于现代世界论述的思维多重性,对于我们思考当下的新世界及其前景,依然蕴涵着未过时的理论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