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不擅长用沟通,拥抱和陪伴表达爱,却在犯错的时候习惯把“爱“变成挡箭牌。
老师在课堂上七八次威胁13岁女孩,你要是下学期再来把你摔死在教室。
老师在课堂上抛给学生的问题竟然是,“咱班同学谁贱?“
除了那个13岁女孩,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婷婷”。(十三岁女孩的化名)
这样公开互动式的辱骂如果不是有真实的录音当证据,谁也不敢揣测这个班的风气是这样的,老师和学生同仇敌忾,全体孤立一个女孩的原因是,她是差生。
这位王老师对差生无比愤慨,“你咋老是这分数,怕是种(音调为三声)的事。”
王老师教育全班学生,不能和婷婷这种二货在一起,要不然也会传染成二货。
王老师的照片挂在学校表彰牌上,优秀教师,教学标兵。
该学校政教处的人听完这样的辱骂录音,很淡定的说,“老师在教育的时候生气了,把学生说两句这不为过。这为什么呢,因为爱孩子。他爱孩子就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
原来满嘴脏话,长达半年的语言暴力都是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原来这个学校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默认的,司空见惯的?
原来这个学校的教学标兵就是通过辱骂差生保持班级好成绩的,毕竟谁也不想成为班里的下一个婷婷?
当问到王老师是否承认自己对婷婷的这些辱骂和脏话时,人家王老师说了,咱们都是有素质的人,只是语言欠妥。
幸好有录音,幸好各大官媒都在追踪报道,幸好舆论让他们无法在学校“自查自省“。
当事情发酵
一个老师坏,是教师团队里出现了一个道德败坏的人。
学校政教处的人坏了,这个学校的教育团队的风气坏了,系统坏了。
一个学生受辱,是事故。
整个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变成霸凌的施暴方,这是群体的不幸。
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就算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因为升学的压力,存在唯成绩论的偏见。
最低标准,老师不能给学生的灵魂添砖加瓦,也别变成学生心灵大坝的蛀虫。学生从这里毕业了,虫子抽身而出,但虫卵还会繁殖。
而现在的处理却是证据确凿,王老师承认这是管理错误,向婷婷及其家长道歉。
校长出来说几句王老师的好话,他工作努力,优秀教师是因为业绩优秀获得的,这次的事情就算了。
然后呢?
婷婷已经从这个学校转学,王老师继续自己的优秀教学,会不会又有一批孩子被这只虫击溃心灵大坝。
为什么处理的轻描淡写,像是一阵风吹过,空气波动不留痕。
也许是因为老师无论怎么教育学生都是因为爱啊。
也许是因为语暴力是无法判定重伤轻伤的,反正你又没少胳膊少腿,身上没一道疤。
也许……
也许……
忽然不想给他们找理由,大事化小,小事化没,不就是在处理老师问题上的特色吗?
2
这个特色的还同样存在于家庭。
男人喝醉了打老婆,老婆被打跑了出门躲避,就打留在家里的8岁女儿和13岁儿子,手里的木棍多次被打断。
该男子葛某还让兄妹两个相互录视频发给妈妈,逼妈妈回家。
那是怎样一个画面,爸爸打哥哥的时候,妹妹拍;妹妹被打,哥哥就站在一边拍视频。如果不拍就又打。
村里人知道这个男人酗酒还家暴,打父母,打孩子,打老婆,屡教不改,我行我素。
这次因为视频被公布在网络上,事情闹大了,葛某被关了。
几天之后呢?
教育了,放出来了,是不是要离婚是小两口的事情,如果女人要离婚是不是会受到该男子的暴力威胁?
为什么家暴的事情不断被爆出,然后一次比一次严重。
不要说这个世界上畜生多,人性卑劣。
要限制人性的恶,需要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现在对于家庭暴力,周围人都是菩萨心肠,人家一家人打打闹闹还是有感情的。
对于家庭暴力,用亲情的爱和稀泥甚至是官方的解决常态。
对恶人总是菩萨心肠,却没有霹雳手段,恶会变大,发酵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才知软趴趴的稀泥是助长剂。
3
生活在这个社会,你有时候会觉得玄幻,好像一点事情就得到了很大的惩罚,但好像很严重的事情却轻轻松松被原谅。
之前《锵锵三人行》讨论过这个问题,小七比较认同所谓的社会管家的解释。
大概的意思是上面看重什么,他们就先处理什么。所谓地方官方并没有把自己当成管理者,而是一个大宅院的管家。
管理者和管家的区别在于,管理者是现代的观念,要为组织负责而进行监督指导。
而管家是要宅院在上一层管家或“主人“眼里是和谐的,稳定的。
家庭和学校都是社会的小单位,在规则里,他们的稳定好像比正义重要。
我们在这样的规则里,要怎么自我保护。
其实规则也是人在执行,你弱他则含糊,你强势他才对你不敢小觑。
说的有点残酷,但这个世界需要善良和教养,更需要教养里有爪牙,在受到侵害时,对着坏人“耀武扬威“。
小七的微信公众号简七七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