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不是只为了趋吉避凶,而是要把握自己可贵的时间,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孔子谈到咸卦九四时,特别指出:“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系辞下传》)
意思是:探究精微义理到神妙的地步,是为了应用在生活上;借由各种途径安顿自己,是为了提升道德。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儒家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人性向善,所以目标总是针对德行修养。
到了这个层次,就已脱离古代圣人最初以“吉凶悔吝”来劝导百姓的用心,而进入明白义理、修养德行的阶段了。
《易经》六十四卦象征天道运行的模式,三百八十四爻有吉有凶。
学《易经》到了一定层次,你就会明白,《易经》真正的用意,并不止于趋吉避凶。
那样一来,人容易患得患失,陷入“易之失,贼”的误区。
也是因为到了这个层次,我们才能领悟“天道无吉凶”一语的深意,将根本放在德行修养上,才是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