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受伤的感情来说,父母有效的共情无疑是一味急救药。
六种类型的家长
一完美型家长 二指责型家长 三替代型家长四专业型家长 五教练型家长 六导师型家长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
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指责。因为所有的坏事背后都有好事,孩子可以从坏的事情中吸取经验教训,经验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
一手是爱,一手是规则。只有爱,没有规则叫溺爱。只有规则,没有爱叫控制。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平等表达愤怒。
孩子所有的问题都和家长的期待有关,放下期待,问题自然解决。
孩子是开放的雷达,吸收父母给的一切!
想象力法则——时刻想象美好。
学习是成本,学到是成果;
知道是成本,做到是成果。
表扬孩子在当众,批评在单独!关注孩子正向的行为,及时鼓励!
当孩子不愿意做作业,练琴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当我看到…我感受…我期待;当你做的时候,我感觉…你决定…
初级赞美:一陈述事实,二说出感受,三欣赏孩子!
简单相信,温柔坚持,坚定前行!
(此篇是听一节亲子教育课所记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