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资理财香港做自己的理财师
供应链金融风险频发背后:合同、发票、确权均可伪造

供应链金融风险频发背后:合同、发票、确权均可伪造

作者: f9fa28843d13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21:49 被阅读1次

供应链金融风险频发背后:合同、发票、确权均可伪造

近日,供应链金融产品爆发风险,应收账款融资过程中的凭证真假难辨,使得人们对其背后隐藏的种种风控问题产生关注。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的情况并非个案。

那么,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哪里,又如何解决?对此,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院长鲁顺向记者表示,很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都是因为多方勾结的道德风险产生。要防范风险,首先要了解供应链,其次要参与供应链进行端到端的控制。

风险爆发

风险的爆发始于7月5日午间,博信股份(600083.SH)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罗静、董事兼财务总监姜绍阳分别于6月20日、6月25日被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刑事拘留。有着“商界木兰”之称的罗静,今年48岁,实际控制着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港股公司承兴国际控股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

7月8日美股开盘前,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财富管理公司诺亚财富公告称,旗下歌斐资产的信贷基金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人民币。而承兴国际控股的实际控制人罗静近期因涉嫌欺诈活动被中国警方刑事拘留。

记者获得的一份该系列基金内部培训材料显示,基金的交易结构为广东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销售货品形成应收账款,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确认款项,将应收账款转让至该基金账户,并由基金账户向广东承兴支付转让价款。随后,再由京东付款至管理人歌斐资产设置的专项汇款账户,并由该账户划款至基金账户。交易过程中,有融资主体回购担保等。

然而,7月9日本报记者向京东方面求证时,京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个事情和京东无关。承兴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对外诈骗,对于这种行为,我们非常震惊,并且已经配合受害公司进行了报案。”

7月10日,基金投资人收到落款为歌斐资产CEO殷哲的说明信,其表明针对该事件,公司已经成立了特别应急和处理小组,并且已经积极联系了一些大型资产处理机构,做了有效的交流,争取在基金延期到期前,提出可行方案。

一场供应链金融爆雷迷雾就此漫开。诺亚财富报案、京东否认涉事、承兴涉嫌造假,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应收账款造假非个案

在风险爆发后,有受访者向记者表示,2012年自己公司也有极其类似的被“套路”经历:其作为资金提供方,为某家此前常有业务交流的公司进行了应收账款融资,当时该公司提供的凭证包括与某大型电商的盖章合同、发票等。

然而经过时间的推移,付出的资金无法回流,该受访者经过工商鉴定才发现当时得到的合同与发票其实真假参半,很多都是伪造的。后续该受访者所在公司将对方告上了法庭,但对方的资产由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已经所剩不多。最后经过司法程序处置对方的资产,该受访者公司轮候在第20多位,较有价值的抵押房产等首先会被银行收回,该受访者公司的资金基本没有追回。

那当时公司是否对应收账款进行了确权?该受访者表示,作为小型的民间公司,风控方面也很无奈,如果凭着合同去向大型电商要求确权证明,根本不会被理会。加上此前就有业务往来,也没有想到去确权。

对于受访者所说的情况,亦有从业者向记者表示,通常应收账款会有框架采购合同、发货单、出库单等文件进行佐证,但这些文件不排除存在伪造的可能性,因此风险控制的角度,引入信用更强的债务人,或者对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的债务人进行尽调对合规风险的控制是很有意义的。“但在现实情况中通常是矛盾的,债务人信用越强,核心企业的话语权越弱,债务人因核心企业的融资需求接受尽调的难度就会越大。”

“合同和发票都造假了,大不了再伪造个确权证明。”该受访者调侃道。同时其表示,在其了解到的应收账款造假的案例中,大型电商往往是造假者的目标。该受访者表示,大部分人看到电商的名字,加上有章的合同,就觉得有保障了。

然而从市场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大型金融机构或者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风控,也没有逃过应收账款真实性这一难题。近日爆发风险的应收账款融资金额极高,涉及的资金方包括第三方财富、信托、保理机构。

机构方的风控究竟是如何做的,为何没能发现凭证的造假情况?对此,涉及的机构方尚未回应,仅表示待司法处理。

关于金融机构为何也无法发现风险,鲁顺表示,很多金融机构自身不进入供应链里,所以根本无法识别贸易的真实性及贸易条款,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供应链金融,归根结底是基于供应链运营提供的金融服务。现在很多主体提供的是纯金融服务,没有办法真正去把握里面的风险。

实质为股票质押融资

在供应链金融之中,核心的风险到底在于什么?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非标产品涉及的应收账款转让发起机构是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债权人拿着一套可以确权的材料去找管理机构,也就是这种非标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去做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其实此类应收账款的难点就是在债务人的确权上,最大的风险也来自于确权。

同理,在反向供应链中发起方是债务人,先由债务人对这笔债务进行确权,然后再与相应的债权人做应收账款的转让,从而不容易出现债务人抗辩的情况。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跟债权人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协议。

“所以,不管是标准化还是非标产品,核心逻辑是相同的,首先就是要把握产品的信用来源,并取得信用来源主体(即产品兑付主要依靠的主体)合法的书面确认。”上述行业人士强调。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鲁顺还告诉记者,市场上部分供应链金融所谓的应收账款融资,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实质上做的是股票质押融资。资金方得到应收账款发票确实是真的,但却是为电商刷流水产生。

在资金已经收取的情况下本不应再去融资,资金方的风控也并非不知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提供融资的原因,是资金方质押了对方的股票。也就是说,行供应链金融的名义,做风险更低的股票质押理财业务。只要股票不跌,故事就能心照不宣地讲下去。

此外,记者通过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的资金方有两种风格。较为谨慎的主体风控较严,产品的任何一丝风险都可能成为拒绝融资的理由,通常这类主体的体量较大。而一些较为激进的主体中,风控的存在就较为微妙,往往风控需要为业务让步。

面对种种“灰色玩法”所暴露出的风险,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的准入标准有待提高。鲁顺则表示,要真正地防范风险,一来要了解供应链,二来要参与到其中,进行端到端的控制。

与此同时,业内有众多声音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块链或许能解决应收账款凭证真实性的问题。对此,共赢链信息科技联合创始人梁然表示,这一问题确实能通过区块链进行防范,核心企业方面的应收账款等凭证可在区块链系统上进行签发,凭证中拥有数字签名,且所有的相关参与方都可以在系统上进行验证。这样一来,所有的凭证都会有核心企业的背书,其他主体无法伪造。

不过,鲁顺认为,虽然区块链能够解决一部分风险,但鉴于供应链的问题不少是由于道德风险产生的,仅靠区块链还远远不够。对此梁然也坦言,区块链能够很好地解决信用传递问题,但信用的源头是否完全可靠,并不能依托区块链来判断。在

相关文章

  • 供应链金融风险频发背后:合同、发票、确权均可伪造

    供应链金融风险频发背后:合同、发票、确权均可伪造 近日,供应链金融产品爆发风险,应收账款融资过程中的凭证真假难辨,...

  • 供应链金融风险频发,区块链技术能否彻底排雷?

    一边是上下游小微企业贷款难,一边是“萝卜章”事件频发。近期,供应链金融风波不断。不过,相比过去的线下模式,随着线上...

  • 2019-04-28

    买房时,总会拿到各种各样的票据和重要文件资料,例如定金发票或订金发票、首付款发票、购房合同、贷款发票、房贷合同、房...

  • 外贸专用词汇

    1. PI=proforma invoice,形式发票(你开给客户的形式发票,相当于合同)。 PI是意愿合同。PI...

  • 经济合同税收风险防范策略之发票条款的约定

    上期提到合同中如何约定付款方式,本期简要分析在合同中如何约定发票条款。 发票条款主要包括开票种类、开票税率、开票时...

  • 诚心找事

    最近,工作上出现许多的问题。 我们以前合作的一个单位,我在办理完正常的合同和结算手续,开发票时,各种问题频现。 我...

  • [风险][基础资产][应收账款]

    一、销售合同缺失 1.1 风险描述 由于部分应收账款没有销售合同, 难以对{原始权益人}与债务人的债权进行确权。...

  • 蚂蚁金服已打通40个区块链应用场景,“萝卜章”歇菜

    “区块链的价值不是发币、发财。没有币的区块链,正在回归到它最核心的价值——信任。” 近日供应链金融事件频发,一边是...

  • 你越认真,责任越重

    最近一段时间非常忙,处理签合同、改签合同,一些项目收尾、结算、结款,供应商催款、催发票,施工队结款、结算、催发票,...

  • 工作记录

    昨天早上到单位,开始做合同,录发票明细,打印回传合同,邮寄发票,由于雨晴休息,我还帮销售打印材质单和写出入库销售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供应链金融风险频发背后:合同、发票、确权均可伪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tw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