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加日更的第四天还是第五天,看到很多简友写了类似的文章《xx天,我决定停止日更》。
大概的意思就是看到其他简友的文章说日更没有必要,很多日更文章写的内容平平,阅读量也很低,不如好好打磨一篇文章,只要内容深刻,文笔不好也会有很多共鸣。
而我认为,没有把写作培养成习惯,就无法在潜意识中以写作来生活,写文都困难,更何况写优质文章。
别因为只想写优质文章,而放弃了日更
一、不要在习惯养成之前盲目追求极致
对于已经养成写作习惯的人来说,内容确实是关键,因为写作对于他们就像吃饭喝水一般,无需思考就会在潜意识中以写作的思维进行生活,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然后在脑海中勾勒描绘一遍,经常会对视内心的情感,深刻理解“苦闷”、“惆怅”、“愉悦”、“惬意”的含义,甚至在刷牙洗脸时都会想想怎么描绘镜子中的自己。
但是没有养成这种写作的习惯和思维之前,日更依然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写作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能把你所看所学进行记录和分享的过程。就像你连天天去健身房都做不到,却认为健身应当是饱满的局部肌肉,好的身形和体脂比,然后就对跑步减肥的人嗤之以鼻,说天天跑步“掉肌肉,伤膝盖。”
这样是否太自欺欺人?
《这样读书就够了》谈到读书的三重境界,一是能够复述内容,而是能够联系自身,三是可以传授于人。而写作也是这样一种过程,从以自己的话来复述所看所学,到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相关案例,最后能够在表达一种观点时,对各种书籍、案例信手拈来。这些没有大量的练习,无法一蹴而就。
从小就有绘画天赋的达芬奇,刚开始学绘画的时候,不也是每天画鸡蛋吗?然而看似每天画的都是鸡蛋,但是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老师让他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他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他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我们每天日更不也是“画鸡蛋”的过程吗,很多篇文章看似内容平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相比,你的写文速度和内容,以及深度,长度,或者写文的思维结构,定然会比刚开始写作时有很大的进步。
二、日更是保持写作状态、寻找自身风格的最好方法
谁也不会只产出优质内容,很多大咖谈到他们也不能每天写出令自己满意的好文,甚至很多文章都是老酒装新瓶。但是他们还是会每天写,来保持一种写作的状态。写的多了,就会对某一题材有了自己的行文方法和技巧,可以保证你每天写出来的东西不至于太差。
很多写文课程提到,如果要让别人迅速喜欢你的文章,迅速涨粉,就必须要有自身的写作定位。寻找自身的风格,尖刺下去,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很多小伙伴对于写文只停留在学生时期的命题作文,或者看材料写作阶段,对于自己想写什么,能写什么一无所知。如若在这时候不多写,怎么能发现自己擅长的题材和方向。找到自己适合的题材风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从日更坐起,在前进中选择岔路,多思考多看,总会有方法。
三、把写作培养成潜意识
我认为“日更计划”的目的并不是让你能写出好文章,或者要求你每天都写一片文章,它仅仅是让你养成写字的习惯。《微习惯》里谈到一个习惯养成从21天到66天不等,而接触新事物大脑本身是抵触的,它需要耗费很多意志力才能开始新的行为习惯,且每个人意志力有限,受情绪影响也很大。但是如果每天只设立诸如“每天写50字”的目标,那么大脑就会很容易接受,写50字不会耗费你一分钟,也无需你耗费意志力来克服自身抵触心理,你甚至在每天上厕所时就能完成。
日更的要求是100字,那么就把100字当做每天的目标,先培养写作的习惯,让大脑把写作转化为潜意识,用“每天写100字”的目标来欺骗大脑。当你把“每天写100字”当做目标,你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几乎每天你都能超额几倍甚至几十倍完成任务,每天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这种正向反馈会让你更加坚持设定的目标。
没有量变就盲目追求质变,不写怎么能知晓自己擅长哪种文体风格,不写怎么能知晓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写怎么能知晓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前进的道路中寻找真知,而不是执着于在原地寻找真知的定位。












网友评论
南 无 阿 弥 陀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