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时间,不禁让我想起物理中的一个概念——加速度。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时间“加速度”的感觉,越发强烈。我想,很多小伙伴对此都深有感触。
前些天,在和我师弟聊天的时候,我还打趣的说,“师弟,你还记得去年我过生日,是在成都,你给我过的吗?”
“记得。”他回答说。
“哈哈,下周我又要过生日了。”我笑嘻嘻的说。
这一回想,真的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因为,这可是一年的时间啊,一年可是有365天啊,可这几百天的时间,咋给人一种好像这事就发生在上个月,甚至是上周的感觉呢?说到此,我还清晰的记得,小时候的一年就是很长很长啊,那时,还在读小学的我,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假期早点到来,刻刻看着手表,数着分钟,盘算着还有多久下课,还有多久放学。可为什么,长大后的我,对时间的感知,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有一种看法说的是,小孩子的世界几乎全是新奇特,每一天,对他们来说,都好像会有什么好玩、有趣的事情发生一样。所以,每一天的事无巨细,在他们眼里都是那么的清晰且深刻,所以,他们对时间的感知是按天,甚至是按小时来计算的。而对于已然长大了的我们来说,别说一天的新奇特了,一年可能也遇不到几件让自己感触深刻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进入工作岗位的小伙伴来说,此种现象尤其明显。因此, 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是按年来计算的。
于是,我想,既然时间显得如此快速,那我总得找到应对的方法吧,不然,这一年一年又一年的,浑浑噩噩的说过去就过去了,回想起来,难免感觉过于奢侈,过于浪费。
就像是过去的三年疫情一样,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小伙伴在各种抱怨和恼怒中度过,然而,仔细想想,天呐!三年啊!三年的时间,能干多少事啊,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对于解决问题毫无作用的情绪宣泄上,那得多不划算啊。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狂飙》)火的一塌糊涂,过年在老家的那段时间,我也陪我爸爸看了几集,我打心底觉得拍的确实不错。可是,有一个信息可能是很多小伙伴忽略的,这部剧拍摄和制作的时间段,也恰恰是疫情泛滥的这三年。对于,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或是演员等工作人员来说,好像疫情的纷纷扰扰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他们踏踏实实的在用意义的行动填满了这段时间。
模糊记忆中,想起来有这样一种说法,不要轻易删除自己拍过的照片,尤其是朋友圈,或是曾经QQ空间里发过的照片,因为,等自己年华已逝,多少还有个念想在。

大概是从前年开始,也就是刚满三十岁的我,开始意识到,应该要刻意留下些什么了。虽然,留下时间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能留下某一段时间里我做过的事情,就像是留住生活的痕迹一般,那对自己来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交待了。
就像是我在讲课的时候,给跟我学习的小伙伴讲授的一样,“你们当然可以爱怎么耍,就怎么耍,但前提是,一定要把今天的任务完成。”
实话实说,可能在大多数小伙伴眼里,把每天的任务完成,而且不是尽量完成,是一定要完成,总感觉压力山大,甚至于,感觉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如,每天必须有一定量的输入,也必须有一定量的输出。
然而,我的看法却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若是不这么做,才会使得生活的压力越积越多,终有一天,会压的自己喘不过来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