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促织鸣

作者: 刘秀玲 | 来源:发表于2016-10-06 20:07 被阅读518次

蒲松龄笔下的促织指的是蟋蟀,在我们这里叫“素织”。许是方言发音有异,称呼才不同。可当那孤独的蟋蟀在草窠里鸣唱,似密密的针脚缀满初秋的夜晚时,普天下游子的心该是无二致的。

乡村的九月总是来的更早一些,早春种下的玉米和花生已经可以收获了。重重包裹的玉米娃娃红色的头发已经变干,成为清肝利胆的一味中药。两三粒发胀的花生挤在一间促狭的房子里,这个时候若不刨出来,怕是要脱落在土里了。

于是,自行车、小推车、拖拉机,全挤在了乡间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打着招呼向着自家地里奔去。这时节,无论青壮劳力还是黄发垂髫,全甩开了膀子投入到收秋大军中去。

这边收玉米。三五个小伙子手拿着镐在玉米地前一字排开,每人三垄。手起镐落,玉米秸就齐着脚面倒在了手中。砍倒的玉米秸齐齐放在身后,很快铺成一片。戴好头巾的女人们迅速选择其中一趟,蹲下就开始剥,三两下后黄灿灿的玉米就在眼前了。籽粒颗颗饱满又匀称,芯细、粒大、长到尖上才是顶好的。手脚麻利有心憋着比一比的妇女们才无暇顾及这些,再好看的玉米也来不及端详,掰下便扔在一边。相邻两趟的女人朝着一块地方扔,不一会儿就成了一小堆儿。

那边收花生。双手啐过唾沫握在三脚叉木柄中部靠上一点,右脚就在三脚叉的右肩踩了下去,感知到花生的深度时双手再往下压,一整棵花生已被撼动,用手轻轻一提就上来了。大汽油罐一剖两半是最趁手的工具,手攥一整棵花生向着油罐边沿甩去,花生们便脱离母体四溅,然后又混着潮湿的秋土与枯叶一齐落回到油罐里。

暮色开始四合,收秋的人们顾不得一天的劳累和饥饿,又慌忙将一天的劳作成果装进手推车,装进拖拉机,装进夜色。

突突冒烟的拖拉机终于开进了家,煮花生的香味开始在村庄上空升腾。游逛了一天的大黄猫此时也回到家中,在墙头哀嚎声声。只有小主人实在听不下去,朝地上扔块蘸过菜汤的馒头时,才喵呜一声,跳到跟前,蹭你的裤脚来。

天沉了下去,云朵呈砖青色,间或更深。村庄只剩下轮廓,逐渐被黑夜吞没。惨白或晕黄的灯光在房屋门前亮起,蟋蟀在草丛里声嘶力竭。若在这时你走到草丛里去,虫子多得撞你的脸。

小时候被爸爸分派到地里看柿子树,住在玉米秸搭成的简易窝棚里,晚上吓得不敢睡觉。小孩子一般怕鬼,而我是怕坏人。因为我从小就不相信这世上有鬼。即使真有,也是爷爷讲的聊斋故事里面的好鬼,远没有坏人可怕。

一弯月牙在暗蓝的天幕下更显明亮,星子也稀朗得很。月光洒到的地方白得发亮,倒下的玉米秸和成堆的花生秧里传来蟋蟀的声声鸣唱,这是伴随我看秋的“小夜曲”。

终于在忐忑与警醒中困到眼皮直打架,再支撑不住,沉沉睡去。第二天早晨,被姐姐送来的饭香惊醒。然后晒被子,晒枕头。秋日夜里露水开始变浓,一晚上下来被子能重好几斤,被面也凉得很。

而今的九月,由于玉米收割机的加入,秋收大战尚未打响就草草结束。地块边的杨树中间被乡镇政府宣传秸秆还田的条幅占满:“不点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烧谁罚谁,谁烧罚谁”……辛勤劳作的人们只得又雇来机器。随着玉米秸秆的粉碎入土,深秋蟋蟀的夜夜鸣唱也被深埋。

今天单位宿舍里飞进了有五六只蟋蟀,会察言观色的它们待我入睡后才开始拉琴。琴声此起彼伏,从床、衣柜和沙发下面传来,好像睡在多年前的玉米地。

文|刘秀玲

相关文章

  • 九月促织鸣

    蒲松龄笔下的促织指的是蟋蟀,在我们这里叫“素织”。许是方言发音有异,称呼才不同。可当那孤独的蟋蟀在草窠里鸣唱,似密...

  • 众星何历历

    明月皎夜光 汉 · 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

  • 斜阳暮

    促织争相鸣荒泽, 昏鸦空对山林歌。 古今多少惆怅...

  • 五言古绝 题官彬夏夜品茶图

    青灯几案旁,促织鸣悠扬。 夏夜虽闷热,心定人自凉。

  • 秋夜林场无眠

    夜深促织鸣,一连八九声。 何事长夜诉,初秋还避人。

  • 促织

    篱络孤灯客, 残垣促织鸣。 闲得一梦乡, 秋风不作情。

  • 处暑

    桃红落尽竹染飒, 清风穿庭叶逐沙。 蝉遁促织鸣床下, ...

  • 促织鸣夏(七绝)

    一个虫儿在远方?陡然歌出起台阳 惊人只怕来伤害,忙疾悄声身隐藏

  • 促织

    促织促织,尔曷于兹。 寒夜深深,鸣叫嘶嘶; 如我之人乎,他乡悲凄? 促织促织,尔曷于兹。 夜既凄迷,不断哀音; 如...

  • 《秋夜难眠》

    心事满怀难安眠, 夜半促织鸣窗前。 秋凉衾冷掌孤灯, 静待星沉霞满:天!

网友评论

  • 张雯植:眼里湿润
    刘秀玲:@张梓初 感谢阅读
  • 93307c44643c:我是来自河南的90后乡下娃,10多年来在外求学,对家乡最大的怀念就是儿时的秋收情景了。您写的这些文章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这个浮华的年代还有人写出这样的文章,谢谢!
    刘秀玲:@海岩_9c03 河南的娃,有共鸣?那想家的时候来这里看一看,中不中?
  • 咏葭:加油哦
    刘秀玲: @咏葭 谢谢支持
  • 9f5e9b96e0b5:仿佛闻到了稻香
    刘秀玲: @在天 😚😚😚
  • 桐子树下:👍👍👍
    刘秀玲: @桐子树下 谢谢夸奖
  • 丰帆:受教了,写得很美
    刘秀玲: @清邈 谢谢夸奖
  • 四叶香徊:超喜欢,尤其最后比喻为“拉琴”😍
    刘秀玲: @四叶香徊 谢谢夸奖
  • 四合道人:浓浓的乡土情结
    刘秀玲: @四合道人谢谢支持
  • 冰冷钻戒:学习了,真好
    刘秀玲: @冰冷钻戒 ……
  • 琼楼玉雨:看你的文章,感觉你曾经干过不少庄稼活?敢问你是几零后?
    刘秀玲: @琼楼玉雨 60后
  • 辛里:“琴声此起彼伏,从床、衣柜和沙发下面传来,好像睡在多年前的玉米地。”莫名地被这句感动~
    刘秀玲: @辛步虚 😀😀😀
  • 芭蕉绿了:现在我们这里玉米秸都不要了。已过寒露,它们还在秋风里张望。但没有人再去收割它们了。任其枯萎在地里。这也是一种巨大的变迁吧。不像以前,人们还要用它来烧饭。
    刘秀玲: @芭蕉绿了 嗯,我们这里都粉碎还田了。这要退回二十年玉米秸可是个宝。
  • 云在山上走:新创了一个专题收录引发自己思考或共情的文章,所以在重读自己曾“喜欢”过的文章。如有打扰,请见谅。 :pray:
    刘秀玲: @云山摛锦 欢迎打扰
  • 巴图鲁:不错
    巴图鲁:@巴图鲁 😂不不不现在我已经改邪归正了,
    非书生:@刘秀玲 巴图鲁只会这一句:不错!
    刘秀玲: @巴图鲁 ……好像经常在评论里看到你
  • 老草:我也不怕鬼,怕人,特别怕坏人😂😂😂
    刘秀玲: @老草 我遇到过,以后无聊时我要写出我智斗歹徒的经历😂😂😂
    老草: @刘秀玲 目前为止好像还未遇到什么坏人😝
    刘秀玲: @老草 嗯,不过真有坏人时我也就胆大了
  • 步绾:一见到饱满的:corn:就会有沉甸甸的喜悦。
    刘秀玲: @步绾 好吧
    步绾:@刘秀玲 我没见过:joy:我们不产玉米吧?都是外地过来的
    刘秀玲: @步绾 嗯,也有长坏了的那种,灰黑色的,你们那里叫啥😊
  • 无戒:好美的文
    刘秀玲: @无戒 ……谢谢抬举……
  • 木棉之秋:记忆中的秋天。我远离秋收好多年,不知这些年的秋天,我都收获了什么……
    木棉之秋:@木棉之秋 听了好安慰。是的,谢谢你提醒!
    刘秀玲: @木棉之秋 孩子和自己的成长
  • 三三得个九:很有乡土味!秋收,总是怀着满满的喜悦!
    刘秀玲: @三三得个九 谢谢夸奖
  • 八月初五:有句广告词说~有汇源才叫过年~只是有蟋蟀才叫秋天~有它鸣叫才有童年才有回忆才有心灵深处对秋的深深思念和追忆~么么哒~:heart:
    刘秀玲: @八月初五 嗯,有蟋蟀的九月才叫入秋。谢谢支持
  • 该叫什么呢:我爸最近斗蛐蛐斗得不亦乐乎。
    枫小梦:@落晨枫 6666666666
    该叫什么呢: @刘秀玲 😂😂
    刘秀玲: @落晨枫 注意力被迫转移……

本文标题:九月促织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ae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