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节目,看到他们在处理蚕丝,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的蚕屋来。
那是夏天,一屋子铺满地的蚕。奶奶说蚕很娇气,特别爱干净,蚕,也喜静,其实特别难养。奶奶的小脚是裹着三寸金莲,走路既慢又不稳,但她却可以轻松爬上矮桑树上摘桑叶。摘桑叶的地方是在离镇子骑车半个小时的村子里。是曾经来镇上讨饭借住在我家的一位老奶奶邀约。
已经不记得奶奶是怎么走到那个村子的,我只记得我是刚学的自行车,还不敢骑较小的路,更不可能带人。摘了一蛇皮袋的桑叶,奶奶让我一个人骑车驮回家,我依稀记得摇摇晃晃骑行在河堰上,一边是落差很高的河沟,一边是落差有一米多的田地。那是第一次骑那么远的路,第一次骑那么坎坷的土路,也是第一次骑在高高的窄路。骑的胆颤心惊,总是会担心跌下河沟。
桑叶摘回家要洗干净,并且剪成一条条的细长条。因为刚铺开的蚕还是蚕籽,密密麻麻像芝麻一样。后来蚕长得略微大一点,有火柴棒那么粗的时候桑叶就不需要剪了。晚上我和奶奶就睡在蚕屋,夜里蚕吃桑叶"沙沙沙"的声音像下雨。
再后来,蚕又肥又胖该"上山"了,奶奶从外面的树上弄了一些树枝过来作为蚕山,只看见那些蚕一个一个的爬上那些树枝吐丝。几乎一夜之后,看到了枝条上挂着白色,粉色,蓝色,黄色,各种各种颜色的蚕茧,一个个好像果子一样挂在树枝上。
奶奶会把蚕茧尖的一头剪一个小口,蚕蛹变成飞蛾飞出来。我至今记得那些场景,虽然大部分已经不再清晰,也许随着我逐渐老去记忆更加模糊。我想,即便我忘了所有的其他童年事,我依然忘不了夜里蚕吃桑叶的沙沙声,以及奶奶蹒跚着去摘桑叶的情形。
是奶奶用她养蚕卖蚕茧的钱给我交的学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