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故事对于演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好像是在一大堆文字里加入一个视频。能够让你的演讲更吸引、更易理解、更生动。然而故事就像电视剧,也有好坏之分。今天我就来说说故事的基础三要素-人物、场景和对话。
人物
你能想象看电视剧的时候,演员是看不到长相,服装,只有模糊的影子的吗?人物的描写分为外在和内在描写之分。外在,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形象。比如想形容人物的清新活泼。她扎着高马尾,穿着牛仔背带裤,一双白色板鞋,好像脚底安了弹簧似的迈着碎步小跑向我。这是外在的描写,听众可以通过这段脑海中出现图像。内在,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如果我们说,小明很豁达。这句话过于苍白,听众是无法产生共鸣的。但是如果你这么说,小明在被骗钱之后,反而安慰我们说,破财消灾,哈哈,我是多幸运啊。损失点财,就可以换来平安。这里没有一句话说到豁达,但是从字里行间,听众可以自己得出这个概念。
场景
我们总是会遗漏掉场景的描述,觉得它不重要。因为我们看视频常常是被人物和事件吸引,而不会被场景所吸引。但是如果视频的背景是一片白,只有演员说台词的话,怎么看都有些变扭了。我们在KTV而不是图书馆里唱歌,亦如我们在图书馆而不是KTV里读书一样。场景就像是一个容器,让事件的发生更加的顺其自然。在演讲中的场景并不用像小说里那般具体,但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给你的演讲加上背景。比如表现开心,早起去上班的路上,太阳对我笑,鸟儿在唱歌,花儿对我招手,心情在飞扬。比如表现低落,一片黑漆漆的夜,没有一丝星辰;一颗冰冷冷的心,不带半点温度。
对话
故事的对话看似平常,其实是有设计的。它并不是流水账,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再次刻画。厉害的小说家而言,对话可以将他想说的话通过另一个虚构人说出来。对话能展现性格、情绪、事件。大声说话的人性格比较开朗,低声说话的人性格比较腼腆和害羞。生气的时候,说话频率会快而急躁;紧张的时候说话会结巴而不稳;开心的时候说话比较清脆。这些在我们演讲的过程中,对话可以增加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让故事更加丰富、立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