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堆集的回响
在這個冬日的上午,我來到了位於老家郊县的临焕鎮文昌宫的淮海战役前线指挥部和戰爭中最残酷的一场絞肉戰—-双堆集。文昌宫始建於唐代,初名為昌帝庙,宋代改為文昌宫。
我們來到這裏看到參觀的人并不多,文昌宮的面积也不大,1948年11月16日,淮海戰役總前委在此成立,在這里住了7天。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在文昌宫居住,里面保存著他們的臥室和指揮所。
我們然後又開車去了几十公里外的双堆集戰爭紀念館,我以前也来過,現在的紀念館比原來的大了很多,作為中宣部命名的教育基地,分為紀念碑,烈士陵园和紀念館三部分。我先去了紀念碑前深深的鞠躬向烈士們致敬,然後爬上了其中的一個小山堆,在這個不大的山堆上曾經在每一寸土地上都被洒滿了雙方的鮮血,被一千多枚炮彈炸成了焦土。我站在這裏感慨萬千啊。
双堆集战役是1948年11月至12月,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解放軍中原野战军主力与华東野战軍一部對國民党军的一次大規模村落攻坚战。11月24日上午,黃维兵團强渡浍河,前出至東坪集、任家集、七里桥、朱口地區進入中原野战軍預設的袋形陣地內。黃維發觉處境不利,即令各部于下午向南收缩,准備沿浍河南岸向胡沟集、固镇方向前進,先同李延年兵團會合,然後沿天津至浦口北進。當日黃昏,中野全线出击,第一、二、三、第六纵队分別从孙町集、五沟集、白沙集、曹市集,由西向东突击;第11纵队从靳縣集由东向西突击,第4、第9纵队从伍家湖、邵瓦房由北向南突击。至25日晨將黃维兵團包圍在宿县西南以双堆集為中心、纵橫約7.5公里的地區內。至12月初,黃維兵團的防区進一步縮小,能机动突击的力量只有七八個團,陷入粮彈兩绝的困境之中。
6日16時半,中原野战軍全线發起攻擊。由第四、九、第十一纵队附华東野战軍特纵炮兵主力及豫皖苏軍區独立旅編成的東集團,由第一、三纵队和华東野战軍第13纵队以及炮兵一部編成的西集團,由第6纵队和華東野战軍第7纵队、陝南軍区第12旅編成的南集團,同時对當面之黃维兵團各軍發起突击,战斗空前激烈。至13日,將黃维兵團压缩在東西不過1.5公里的狹长地區。刘伯承、陈毅适時發出了《促黃维立即投降书》。黃维拒絕放下武器,為迅速解決战斗,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再次調整部署,以华东野战軍第三、第十三纵队加入南集團的作战。當日晚解放軍發起總攻,至15日黃维兵團全部被歼。此戰,解放軍消灭國民党軍一個兵團部4個軍11個师,共10萬余人。
我站在土堆高处向四周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方圓百里沒有任何山峦屏障,在這樣的環境下打仗,雙方的傷亡可想而知。我小時候奶奶曾告訴我,我們家離戰場的中心位置很近,家里在戰爭開始曾住有一個营的解放軍,說好了會回來看望村民,但後來一個人也沒有回來。
淮北平原歷史上改朝換代的戰爭都發生在這里,淮北人也習慣了戰爭的苦难,再加上淮河不是旱就是涝,所以淮北的口音都是往下走的,是一种無奈的抗爭。歷史上的淮北平原有過無数次的戰爭,得中原者得天下,是兵家必爭之地。国民党兵敗淮海战役,徹底失去了江山,只好退敗台灣,無奪江山已改,皇權易人。
我在70年後的今天来到了双堆集,已經看不到戰場的焇烟弥漫,也沒有了尸橫遍野,显得很平靜,那些長眠於此的軍人們沒有等到勝利的一天。無論敌我雙方的絞殺,都不应該發生在同一民族之間,同根同源兄弟間的殺戳只為改朝換代。而那些死去的人多為農家子弟,或許他們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們在為誰而战,為何而戰,死在了哪裡。據老乡們說,周圍的河里全部都是尸体,根本沒人掩埋,甚至當地的村民在戰爭結束後,從死者身上扒下衣服,身上值钱的東西都被抢走,很多年以後,在田間还可以看到子彈和人的骨頭,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們是誰家的孩子。
戰爭的殘酷沒有让一個民族覺醒和反思,為什麼會在我們這個民族之間發生人類殘不人寰的屠殺?那些戰爭的阵亡者留下的是戰爭残酷的記忆,隨著時間的流逝,沒有人會記得他們,他們的親人也忘記了他們曾經來到這個世上走了一遭。
天是阴冷的,我耳邊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回响,聽到了死者的哭泣。希望不要再發生戰爭,守望和平,守望未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