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介绍
大家好, 我是做量化策略测评的宽秃君, 助你用科学方法评估一个量化策略的好坏. 目前主用的量化框架有freqtrade, banbot, nautilus-trader, 技术栈是Python/C++/Golang, 相信大家从量化框架上也看出来了, 我是主做合约量化的, 希望将来给大家带来各种开源策略及思路, 并且会跑一遍历史数据回测, 来看看真实效果如何.
我曾经自己 闭门造车 研究各种策略, 从最简单的双均线, 到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染色体遗传算法, 高频剥头皮, Agent新闻流事件驱动, 缠论, 多因子, ICT, 网格, 裸K形态学, 混沌机 等等, 试过之后都各有优缺点(后面有机会开专题都讲讲, 大概率是走了弯路), 就研究开源的策略是最快速成的捷径, 而且不建议大家只用一个策略来梭哈跑实盘, 而是选出最优的3-5个风格差异显著的策略, 先小额实盘跑几年, 确保充分经历过各种"考验"了, 再上大资金
不同的量化框架也各有其特点, 比如 freqtrade 实盘 Dashboard 非常好用, banbot 回测和复盘非常清晰, nautilus-trader 适合做高频, 总之我们要根据策略选择最适合的框架
2 创号的原因
在 某音 或 油管等媒体平台上, 可以看到很多人分享他们的策略, 每个人都吹的天花乱坠, 并给你摆出几个和它的策略很"对味"的 k 线走势, 但几乎没有人贴回测的结果, 而且回测结果其实也是要看市场行情的, 比如你在市场行情普遍上涨的时间段做一个只做多的策略, 它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呀!
所以我希望用一个科学的方法去对比不同的策略, 回测的时间, 涨跌出现的频率要差不多, 然后尽可能让每一种策略多空都能做, 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对比,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借鉴 开源策略 和 公开的技术指标, 学习有三重境界:
积累与模仿、质疑与思辨、融通与创造
当你学的足够多了, 就知道一个优秀的策略需要哪些因子
那为什么我不把这些好策略藏着掖着呢?
- 因为有些策略本身就是开源的, 但代码版本非常旧了, 本人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一些微调, 让最新的量化框架版本能直接跑起来, 并调整一些超参数, 有些策略回测效果好, 但实盘前期效果并不好, 策略没毛病, 只是还没遇到对的行情
- 很多策略是趋势跟随型的, 即追涨杀跌, 越多人来跟这个趋势, 就能让做这个方向的人都赚到钱, 聪明的你就会问了, 那止盈和止损怎么办, 风险厌恶的你可以把它设置小一点, 这样比别人先抢跑, 在趋势反转时, 你早已离场, 量化策略的风控参数 和 超参数是可以自定义的, 是可以很灵活的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喜欢写图文记录, 输出内容能让自己对策略的理解更深刻, 也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量化之路很漫长, 让我们厚积薄发, 静待花开!
明天正式发车, 让我们越策越开心~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