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道德,心不开明。】(《无量寿经》)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室家”,有一种解释是妻子,但是因为后面出现了“父子、兄弟夫妇”,所以这里的“室家”也就可以解释成家庭中的人,也就包括了父母、兄弟、妻子。
“一死一生,更相哀愍。”这些家人,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最后无常到来,总是要分离,生离死别,“更相哀愍”,非常悲伤。
“恩爱思慕”,因为非常恩爱,感情非常好,所以生离死别之后就非常思念。
“忧念结缚”,一直忧念,心中结缚,放不下。
“心意痛著”,对去世的亲人非常思念,非常痛苦执著。
“迭相顾恋”,互相顾念、留恋。
“穷日卒岁”,“卒”,终。整天甚至整年心里面都放不下。
“无有解已”,没有停止的时候。
“教语道德,心不开明。”你和他讲修行的道理,他也接受不了。
这是“由愚痴故,相忆难解”,因为愚痴的缘故,生离死别之后,互相忆念难解。
下面我们引一首苏轼的词,看看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生离死别的痛苦。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纪念他的第一任的妻子所写的词,他的妻子在二十七岁时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后来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被贬到山东密州做官,当时大约四十岁。有一天晚上,苏轼做梦梦到了他的妻子,所以写了这首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妻子去世已经十年了,所以说“十年生死两茫茫”。生离死别,生死永隔,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情况,所以说“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但是心里面不知不觉就要想起来,所以说“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他妻子的坟墓在老家四川,而现在苏轼又在山东,想到妻子的坟墓面前去说说话,但是相隔千里。想要说话的地方,也就是妻子的坟墓,现在相隔千里,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十年生死两茫茫”,现在即使能够相逢,恐怕也都不认识了。苏轼说自己满面尘土,非常憔悴,鬓发如霜,已经老了,恐怕见了面都不认识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这个时候突然做梦,梦中回到家乡,看见小屋的窗口前面,妻子正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两个人互相看着,都说不出话来,互相流泪,泪流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得”,这时候苏轼推想。“年年肠断处”,“年年肠断”从两个人都可以去解释。苏轼年年到妻子的坟墓前,年年肝肠寸断;而他的妻子虽然去世了,但是还有灵性,她思念丈夫也是肝肠寸断。两个人互相思念,肝肠寸断。肝肠寸断的地方是什么呢?当然是生离死别的妻子的坟墓,在“明月夜,短松冈”。坟墓旁边种了一些小的松树,所以说“短松冈”,在这样一个地方。“冈”:山脊。
这首苏轼写的怀念妻子的词,古来都是非常推崇的。可以说,思念亡妻的诗词中,这一首是最感人的。但是世间人不会这样去想,他觉得这首文学作品写得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美。都肝肠寸断了,还说什么美呢?我们看这首词,可以说苏轼是痛苦到极点了,肝肠寸断。
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就可以证明,就像这里《无量寿经》中讲的,“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甚至整天、整年,天天思念,没有能够解脱的时候。
这是我们这个世间“由痴故,相忆难解”,因为愚痴的缘故。世人就是这样。
我们看《文钞》,印祖也是这样讲的。《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初机净业指南序》:
“即属真乐,亦难长久。如父母具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
即使世间人以为有真乐,但实际上也难长久。两个人感情非常好,但是最后就像苏轼的妻子一样,二十七岁年轻轻就去世了。感情越深,最后产生的痛苦也越深,一辈子就在思念的痛苦当中。
——摘自念西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网友评论